圖:恒地去年盈利131億元,按年增加29%。圖為恒地持股逾40%的國際金融中心。
儘管通關往來仍受限制,但本港低息環境持續及居民置業需求殷切,繼續為香港住宅樓市帶來支持。恒地(00012)去年錄得116億元應佔本港物業銷售營業額,及應佔稅前盈利41.9億元,按年分別減少17%及46%,但主要受惠前年新界和生圍土地出售帶來約36億元收入,恒地去年核心利潤錄得136.24億元,按年僅減少12.75億元或9%。若計及公允價值虧損,去年股東應佔盈利則為131.95億元,按年增加29%。\大公報記者 趙建強
集團去年推出多個市區項目,包括啟德The Henley(第1期及第3期)、鴨脷洲逸南、鰂魚涌The Holborn及半山Caine Hill。當中Caine Hill截至年終結算日,推出的單位已售出逾84%。至於位於新界的元朗尚悅.天城,以及由旗下聯營公司香港小輪發展的屯門帝御.嵐天,銷情均理想,使集團去年本港業務自佔合約銷售總額約141.91億元,按年增加77%。
108億物業銷售今年入賬
截至去年底,恒地未入賬銷售總額約134.14億元,當中約108.72億元預計可於今年入賬。
期內,恒地以508億元投得中環新海濱三號商業用地,集團預計項目將分兩期發展,未來總樓面面積將達160萬平方呎,另有逾30萬平方呎的綠化休憩空間供公眾使用,預計兩期分別於2027年及2031年建成。
市區舊樓重建項目方面,目前已購入全部及80%以上權益的自佔樓面面積合共約385萬平方呎,另有約60萬平方呎自佔樓面面積,已撥作2022年開售計劃。
恒地另有27個市區項目正在收購,自佔土地面積在完成收購後共約19萬平方呎,若能收購全部業權,估計重建後可提供自佔樓面面積約170萬平方呎。
去年,恒地再購入約45萬平方呎新界土地,若扣除集團於錦田、唐人新村及藍地所擁有約14萬平方呎,被政府以現金補償1.14億元收回作公共用途的土地,截至去年底,集團所持有的新界土儲達4490萬平方呎。
粉嶺北3幅地符原址換地
集團於粉嶺北及古洞北新發展區內,現有138萬平方呎土地,其中粉嶺北有3幅共約60萬平方呎土地可符合原址換地條件,其餘則估計會被政府以現金補償方式收回作公共用途。
由於上述原址換地最遲需於明年6月30日前完成,料可為集團提供約303萬平方呎的住宅樓面及約44萬平方呎的商場樓面面積。
對於去年政府施政報告中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恒地估計對未來香港土地前景有重大影響,集團將留意其發展情況並積極配合。
展望未來,恒地相信疫情、俄烏戰事、中美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都會對本港經濟復甦構成壓力,但集團相信新一輪電子消費券計劃,加上防疫抗疫基金的紓困措施,會對本港經濟帶來幫助。
恒地又表示,按證公司將八成按揭保險上限提升至1200萬元,也料對本港物業市場帶來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