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百齡華誕/楊振寧通往物理巨擘之路

時間:2021-09-21 04:29:08來源:大公报

  圖:二○○七年,楊振寧出席香港中文大學為他舉辦的銅像揭幕儀式。

  著名物理學家、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教授,今年九月二十二日將迎來九十九歲生辰;香港中文大學將聯手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為這位蜚聲中外的愛國科學家舉辦一連串百歲華誕賀壽活動,送上一份誠摯的感謝與祝福。

  楊振寧教授目前定居於北京清華園,陪伴在身邊的是四十五歲的妻子翁帆。楊教授雖已近百高齡,但身體仍然十分硬朗,獲悉香港中文大學將會為他舉辦賀壽活動,十分高興,親自動手處理、回覆有關活動事宜的電郵,反應仍一貫的清晰快捷。\葉中敏 (文、圖)

  百年中國,知名的科學家、教授不在少數,但論為人熟知的程度,恐怕楊教授一定在前幾位,就算完全不諳物理學,以及對科研工作一點不了解的人,對楊振寧的名字也不會感到陌生。

  這是因為,楊教授的九十九載人生,與中國、與中國人、與中國的科技事業和國際學術地位,都有着密不可分和具有重大意義的聯繫,影響非常深遠。

  改變國人「己不如人」思想

  楊教授在多年前說過這樣兩句話:「如果說我這一生有什麼重大貢獻,我想就是我幫助中國人改變了覺得自己不如人的思想。」

  這兩句話言簡意賅,意味深長。

  當然,這一改變,首先是來自上世紀一九五七年當時同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所從事物理研究的楊振寧與李政道,以發現「宇稱不守恒」定律,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這是頭一次有華人獲得這項科學殊榮。當時兩人都非常年輕,一舉成名天下知,海內外炎黃子孫莫不覺得與有榮焉。

  一九六四年,楊振寧曾應中文大學之邀來港演講,排隊的人龍圍了香港大會堂幾個圈。其後,不少成名和有成就的內地年輕物理學家都表示,當年是因為楊、李的獲獎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物理的決心,本港幾家大學的物理系教授也不例外。

  然而,更令楊振寧三個字產生重大影響的,並不僅僅是西方的諾貝爾獎,也不只是因為他其後一直在美國的頂尖大學任教、研究「規範場」再創高峰,而是因為他的足跡自一九七一年開始踏上了新中國,踏上了一個當時尚不廣為人知的「神秘」國度,而且絕無僅有地以一個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在西方已經得到一切名利地位殊榮的科學界名人的身份,對新中國作出了幾乎毫無保留的正面評價,更毫不掩飾地表露了自己一份血濃於水的中國心和家國情懷,其動人和震撼處在當年是不可想像的。

  十六歲考入西南聯大

  楊振寧一九二二年九月二十二日生於安徽安慶,父親楊武之當年獲官費留美,依舊例在出國前先成婚生子,直到學成歸國,楊振寧頭一次看見父親,已經是六歲的事。

  其後,楊武之受聘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舉家赴京,楊振寧在清華園度過了愉快的童年,直到一九三七年夏天,盧溝橋日本侵略軍的炮火聲驚破了寧靜的校園,楊武之攜家眷幾經周折抵達昆明。那時,中國最有名的三所大學:北大、清華和天津南開大學都已撤退到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楊振寧先在中學就讀高中二年級,翌年一九三八年秋天,以十六歲之齡考進了西南聯大的物理系。

  當時西南聯大物理系,集三校師資之長,陣容鼎盛,物理學家趙忠堯、張文裕、吳有訓、周培源、吳大猷、王竹溪等,都是楊振寧的業師。一九四五年,庚款留美恢復招考,已經在聯大取得碩士學位的楊振寧,成為唯一一位被錄取的物理考生。同年八月,楊振寧離開父母和弟妹、離開家鄉、離開中國,踏上了負笈美國紐約的人生新歷程。

  「我是中西文化的共同產物」

  當然,在美國深造、做研究、教學,以至獲得諾貝爾獎的大段日子,楊振寧得以跟隨名師費米、泰勒學習,與奧本哈默等物理大師在普林斯頓共事,研究當時最前沿的高能粒子物理學,發表了大量論文、取得了重要成果,都是他人生中不可磨滅的大事;然而,出生和成長之地的合肥安慶、清華校園、西南聯大,還有父母兄弟姐妹的骨肉親情、老師和同學之間的深厚情誼,以及曾經經歷過的逃難和捱轟炸的日子,在他的心靈深處始終佔有不能忘卻的位置,他的中國心一刻沒有停止躍動,體內流淌着的依然是炎黃血脈。

  一九五七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領獎大會上,當着瑞典國王和各國政要、科學界大師、商界名流千人面前,楊振寧發表的獲獎者感言,是令人意想不到和受到震動的。楊振寧說到,諾貝爾獎是一九○一年成立的,之前一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進行了「野蠻的屠殺和可恥的掠奪」,清朝政府還要割地賠款。十年後,美國政府用他們得到的「賠款」創辦了清華大學及「庚子留美獎學金」,「我就是直接受惠於這兩項計劃的人」。

  楊振寧接着指出:「今天站在這裏重提這些事實,我沉重地體會到,在某一種意義上,我是中國和西方文化的共同產物。一方面我為我的中國血統和背景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我將把我的工作奉獻給起源於西方的現代科學,它是人類共同文化的一部分。」

  一九七一年七月,已經離開中國二十六年的楊振寧,首次重踏故土,訪問上海、北京,獲得周恩來總理會見。而在此之前,楊振寧曾多次把父母和弟妹接到瑞士日內瓦和香港相聚。楊振寧一九五○年八月在紐約與杜致禮女士結婚,七一年訪京也頭一次拜訪了他的岳丈、前國民黨將領杜聿明。

  其後,楊振寧訪華不計其數,彷彿成了中美之間的一名「友誼使者」或「風向式」人物。這過程中,楊振寧向美國人民及其他西方國家人士廣泛地介紹了他的訪華觀感,對新中國的發展和成就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包括對「文革」的一些看法。其後,有些評語遭到質疑。

  對此,楊教授坦誠地表示,當時他對中國發生的事情並不完全了解,也不可能一件一件事地去核實查證;但他認為,他的介紹對人們了解中國、認識中國是有積極作用的,「我說中國的好話從不後悔。」

  老驥志千里,人間重晚霞。楊振寧的科研成就和愛國赤子心,永遠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和瑰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