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東西影畫/內地火速製作 疫戰眾生相/劉 毅

時間:2020-08-20 04:23:21來源:大公報

  圖:《最美逆行》電影海報

  香港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大眾齊心面對這個難關,內地派遣檢測人員來港協助抗疫,令人心生溫暖。從年初開始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社會湧現了太多的感人好事。近幾個月,內地有關抗疫題材的影視作品拍攝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導演用影像記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聚焦疫情下社會眾生相,講述醫護人員如何從死神手中搶奪生命、書寫普通人堅守崗位積極抗疫。

  拍攝抗疫電影,或許有人疑惑,片中人物形象會否存在「高大全」等刻板問題?會否流於「說教」式?但綜觀今次正在計劃拍攝的影片當中,大部分導演不寫名人故事,主角也多是小人物,且角色形象立體、人物情緒有波動,在表達手法上亦是百花齊放,詮釋人性美的同時,更兼顧多元和貼地。

  《最美逆行》廣州父女戰疫

  由鍾南山題寫片名、內地首部反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英雄事跡的電影《最美逆行》,率先於八月十日與觀眾「網上見」,展現當新冠肺炎疫情襲擊武漢之際,廣東醫療隊勇做「逆行者」,馳援湖北武漢的故事。影片以一個廣州家庭的戰疫經歷為線索:身為醫生的父親在十七年後,再次披掛上陣,成為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醫生;身為鐵路公安的女兒因為抓捕染疫罪犯時,不幸受到感染,最終只得在隔離病房舉行不能觸碰的婚禮……

  為了凸顯真實性,《最美逆行》在當中穿插播出鍾南山在廣州遠程視頻會診的真實影像,亦通過人物之口提及,「有一位八十四歲的老人,坐上無座列車,奔赴武漢」,以及雷神山、火神山醫院成功建造等具標誌性的新聞事件。

  另外,影片人物形象飽滿立體,他們也有情緒波動,就算是護士和乘警,在確診那一刻,均流露了人性的脆弱。不僅如此,導演在塑造醫患關係時,不止展示醫護人員捨小家為大家時的親情考驗,也塑造疫情下普通人的迷茫,譬如跪在地上求醫生救命的患者家屬、不懂得危險而摘下醫生口罩的小女孩。

  《最美逆行》重點詮釋何謂「只見你腳步匆匆,卻不知你姓名」的杏林精神,縱然有觀眾認為:影片題材很好,主線清楚,但對於疫情的慘烈描述力度不足。固然在拍攝細節上存在生硬,但「時間緊,任務重」,影片五月初在廣州正式開拍,六月中就完成了全部製作,創作速度之快依然值得肯定。

  《中國醫生》致敬抗疫前線

  有評論說,是次內地拍攝抗疫題材影視作,是對相關導演和編劇等團隊的一次「考試」,其中就有一名香港導演接受這次的「試煉」,他就是劉偉強。

  上月,由劉偉強執導的抗疫題材電影《中國醫生》宣布開拍,內容展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以全國各省市馳援武漢醫療隊人員為塑造對象,結合人性角度、獨特敘事,以極具衝擊力的鏡頭語言,向抗疫一線工作者致敬。

  在武漢解封之後首日,《中國醫生》出品方博納影業便派出採訪小組深入抗疫一線,與數百位曾經參與抗疫的醫護人員做面對面交流。

  日前,鍾南山與劉偉強等見面,就《中國醫生》的拍攝工作舉行了座談交流,過程中,鍾南山表示,他之前看過劉偉強拍攝的電影《中國機長》,認為「以普通人視角講述大格局故事的方法就很好」。他希望電影能在內地和海外地區都放映,用真正的人文精神打動觀眾。

  《中國醫生》劇組留給後來者的啟示是:花時間采風,收集最真實第一手資料,才能準確擊中觀眾痛點,寫出令人產生共鳴的好故事。

  《背水之戰》眾志成城解難

  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影響全人類的災難性大事件,怎可不提及紀錄片?今年三月初,紀錄片《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製作組奔赴武漢抗疫前線,用二十八天拍攝了三萬多分鐘素材,導演採用最細微的觀察方式,捕捉一線醫護最深刻的印象、武漢普通市民的最直觀感受。除了聚焦湖北武漢,北京有劇組根據六月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爆發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拍攝了紀錄片《背水之戰》,從首例患者的情形,到防疫消殺人員奔走在一個又一個「戰場」,再拍到北京「外賣小哥」的不畏艱險,着重展示一座城眾人的堅守,令人觸動。

  電影工作者將這些普通人的經歷化成了感動,用影像為時代造像,這種選材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將會是一個經久不衰的拍攝熱點。但不可一味拍攝煽情故事,更要擊中大眾痛點,從而為觀眾的情感尋到表達途徑,為現實的困境尋獲解決方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