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香港在日寇鐵蹄下的悲慘世界/文/李偉雄

時間:2020-06-03 04:23:14來源:大公報

  圖:香港淪陷期間,居民須將港幣賤價兌成軍票,外出要接受日軍盤查,不從命者隨時被打被殺

  從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開始,香港市民在日軍統治下,度過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悲慘生活。日軍佔領香港後,實行軍事統治,軍政府最高長官由攻佔香港的統帥酒井隆擔任。一九四二年二月,日本政府正式宣布香港為佔領地,設立總督部,由磯谷廉介到香港出任佔領地總督。日本人雖然在名義上結束了軍事管治,但實際上仍然靠刺刀去控制香港社會。香港歷史學者衛廷生、陳立峰形容「日治時期」,令「昔日港九繁榮面目,至此全非」。

  逾萬港人 慘遭殺害

  日軍統治香港的策略被內地歷史學者許錫揮形容為「以華制英」和「以華制華」。首先,他們將英、美人士宣布為「敵國公民」,都關押在集中營。他們在長達三年的時間裏承受着飢餓、嚴厲的懲罰以及隨時可能發生的拷打和死亡。香港是一個華人社會,日寇認識到必須利用華人紳商名流才能控制社會,於是建立了「香港善後處理委員會」、「香港華民代表會」和「香港華民各界協議會」,這些組織的作用是協助日本統治者解決香港社會民生的問題。

  日寇在香港隨時宣布戒嚴,任意搜查民居和逮捕、殺害平民。據估計,日寇處死了超過一萬名香港市民。又在市區街道設哨崗(例如目前灣仔皇后大道東入口處,便設有當時日軍的哨崗)。路人經過哨崗不僅要接受搜身,還要向哨兵鞠躬行禮及被隨意地羞辱。養和醫院創院院長李樹芬醫生記述說,「引起港人最大民憤的是日軍動不動就打華人的耳光」。市民生活在太陽旗下,內心充滿恐怖和屈辱之感。英國歷史學者韋爾許(Welsh)指出,「香港淪陷後,華人承受了最慘重的痛苦」。

  千三學校 僅剩卅間

  日寇宣傳機構嚴密控制新聞輿論。內地史學家張麗指出,新聞媒體「只有甘為佔領當局當傳聲筒的文化機構才有生存的可能」。從一九四二年六月起,全港准許出版的中文報紙,皆受日寇的管制,大都只能登載日方供應的新聞電訊稿,或者轉載廣州親日報紙的消息。此外,香港教育事業在「日治時期」一片凋零。香港大學高馬可(Carrol)教授指出,「雖然日本人為香港貧民提供一些教育資源,但當時的教育體制基本上陷於崩潰」。戰前全港有中小學一千三百所,而一九四三年初統計,僅有三十四所復課,學生從十一萬銳減至三千多。香港大學受到嚴重摧殘,戰火中部分建築損毀。

  私藏港幣 即捕即殺

  日軍佔領初期,仍允許港幣與日本軍票同時流通,一步一步暗奪民產。一九四三年六月,日寇宣布,停止使用港幣,只允許軍票流通,強迫香港市民交出手中的所有港幣,港人損失慘重。日本歷史學者和仁廉夫指出「擁有港幣的人身處險境」,他並記述了以下兩則與私藏港幣的慘案:在西營盤做賣茶水香煙生意的梁心親眼看到,日軍發現一個港人藏有港幣後,馬上把他刺死。另一個魚販,也被日軍發現藏有港幣,頭部連中兩槍而死。

  日本政府又將香港的大量物資運走,以支持其戰爭需要。加上交通斷絕,貿易停頓,糧食和各種生活用品極度匱乏,全港實行糧食定量配給制度。日本歷史學者小林英夫、柴田善雅形容,「一九四四年以後香港普通市民生活之困苦,簡直令人無法想像」。在貧困生活中餓死的人增加,屍體被隨意擱置,甚至出現搶奪屍體爭相食用的悲慘境地。此外,香港史家鄺智文形容,「到了一九四五年,香港的糧食問題已到絕望階段」。日軍投降前兩周,香港每日死於飢餓者,數達七十、八十之眾。

  「日治時期」的社會,一方面市面上百業蕭條;另一方面,妓院、賭場一時興旺起來,以供日軍取樂,並增加稅收。灣仔駱克道一帶,則成了日軍慰安所集中地。雖然已有慰安所的設立,以滿足日軍的獸慾,但日軍強姦婦女事件亦無停止下來。李樹芬醫生當時在九龍開辦一家醫院,他估計在日治時期至少治療了一萬名強姦受害者。

  百六萬人 只餘四成

  日寇佔領期間,大批香港居民離開這個人間地獄,返回內地。佔領軍當局為了減輕糧食壓力,也實行了疏散人口的政策,強迫香港居民返鄉。日寇用帆船將市民運送到華南海岸,這是完全不負責任的遣送,許多帆船,在途中被洗劫,有的帆船拖到公海後,便遭日寇擊沉或放火燒毀,事後有不少燒焦了的屍體飄浮到海岸來。在逃難回鄉的路上,沿途有倒斃的老人和被棄的嬰孩。據統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時,香港原來的一百六十萬人,僅剩下六十萬。

  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雖然日本人宣稱香港從此進入「大東亞共榮圈」,但其實不過是被日本殖民統治。高馬可指出,「日本人宣稱把香港從英國管治中解放出來,但事實上日本人比英國人的統治殘暴得多」。史家林友蘭形容「日治時期」的最大特色,是「日本一下子便將英人在遠東最大的經濟堡壘搞垮了」。這個堡壘倒塌後,香港市民生活不但毫無改善,相反在日寇的統治下,市民生活的種種艱辛數不勝數。從日軍進城的第一天起,香港市民便生活在朝不保夕的境遇中,在日寇的「軍刀」下渡過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悲慘生活。

  作者為香港中史教師會會長

  編者按

  民族苦難,家國慘事,豈能用「利多於弊」來評斷?今年香港考評局歷史科的一道試題,震驚全社會。本期「人文歷史」邀請歷史教師李偉雄、梁勇分別講述「三年零八個月」和日本侵華史。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