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運河的故事

時間:2019-12-27 04:23:15來源:大公報

  圖:運河沿岸的城鎮

  來往蘇伊士運河船隻的通行費,與僑匯、旅遊、石油一同成為埃及外匯收入的四大支柱。

  蘇伊士運河全長190公里,兩端分別連接北部地中海畔的塞得港和南部紅海邊的蘇伊士城。整條是無閘明渠,全線基本為直線,但也有8個主要彎道。運河自北向南貫穿四個湖泊:曼札拉湖(Lake Manzala)、提姆薩赫湖(Lake Timsah)、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小苦湖(Little Bitter Lake)。新運河開通前的單向航行時期,這些湖泊是臨時等候區。

  運河的開鑿歷史遠溯至公元前1874年埃及第十二王朝,為了便於直接貿易,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下令挖掘了一條「東西方向」的運河,通過尼羅河及其支流將地中海與紅海連接起來。此後經歷無數次的變故,直到1956年,運河終於被埃及收歸國有。

  但好景不常,1956年,以色列軍隊入侵埃及,為期一周的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由於戰爭的破壞和沉沒船隻的堵塞,導致了運河被關閉,到了1957年在聯合國幫助下被清理後重開。1967年,六日戰爭爆發,埃及下令無限期關閉屬於埃及的蘇伊士運河,並在運河的航段內多處鑿沉船隻來封鎖航道,炸毀了一處橋樑,在運河中布放水雷等措施,防止對岸的以色列使用蘇伊士運河。運河又再次被關閉長達8年。1974年聯合國維和部隊入駐西奈半島,次年6月,蘇伊士運河再度重開至今。

  世界上適合海運的人工運河中,其過往船隻之多,貨運量之大,蘇伊士運河位居第一。蘇伊士運河是埃及經濟的「生命線」和「搖錢樹」,來往船隻的通行費,與僑匯、旅遊、石油一同成為埃及外匯收入的四大支柱。

  為適應日益繁忙的海運需要,2015年新蘇伊士運河正式開通,來往地中海與紅海之間的航運變得更加暢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