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奇幻魔術在香港」系列之一/朱氏父子的魔術奇緣/[大公報記者]溫穎芝

時間:2019-12-07 04:23:12來源:大公報

  圖:朱宏譽在自家魔術店前留影

  魔術的起源時間無從考據,但歷史上最早的魔術紀錄是四千多年前於埃及發生,而香港的魔術歷史亦有七十多年。香港第一位魔術師為上海出生的朱宏譽,一九三九年他創立的朱氏魔術學社(WY Chu Magic Studio)是香港首間魔術專門店,曾製造及出產不少魔術道具及玩具。

  魔術似乎一直是一小撮人的喜好及興趣,但近年香港流行起街頭魔術,連台灣藝人周傑倫亦是魔術愛好者。無綫電視亦曾製作有關魔術的節目,曾擔任節目主持人的魔術師甄澤權早前獲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獲得成就固然值得鼓舞,但亦有不少默默努力還未揚名的魔術師多年來仍在堅持,努力拓展香港魔術的發展空間。大公報自今期起,一連三個周六刊登「奇幻魔術在香港」,專訪不同年代的魔術師,探討香港的魔術發展史。

  先從香港的魔術歷史說起,香港第一位魔術師朱宏譽於上海出生,能說及書寫流利中英文。朱宏譽年輕時為官,曾為肇慶縣縣長。因為精通英文,那時他訂閱了一些國外的雜誌增廣見聞。當時剛好有一本雜誌提及魔術,令他產生了興趣,隨即研究並尋找有關魔術的來源。後來他知道美國有一套名為《Tarbell Course in Magic》的英文魔術大全,他的魔術知識就是從這裏開始。

  朱宏譽一九三九年在香港德輔道中創立朱氏魔術學社(WY Chu Magic Studio),這亦是香港第一間魔術專門店。後來曾遷到尖沙咀漆咸圍、紅磡漆咸道,最後搬至火炭產品陳列室。朱氏魔術創立逾七十年,「朱氏魔術」期後由朱宏譽兒子朱英澤接手管理。

  多年心得結集成書

  一九五六年,一班魔術愛好者組織了香港第一個魔術會「東方魔術會」(The Guild of Oriental Magician),朱宏譽被委任為會長,當時不少高官、商人都是會員。當年的港督葛量洪擔任名譽顧問。朱氏魔術的函授講義有四百多種,全都是出自朱宏譽手筆,圖文並茂。一九五九年,朱宏譽把多年心得結集成《萬國魔術》一書,同時他還製作魔術道具,「刀鋸美人」中的朱氏魔術刀便是其經典作品之一。朱宏譽高峰時期聘有多達十名工匠製作道具,兒子朱英澤亦有協助父親做大型道具。當時朱氏魔術的顧客包括來自澳洲的Mr. Kent Little Wood,英國的Mr. Ali Bongo,David Nexion和Tommy Cooper,也有來自美國的魔術師Mr. Diarlbo和印度的Mr. Sorcar。香港常客就有著名魔術師差利張(張寶華)及Mr. X(鄺鎮洲)等等。朱宏譽一直認為魔術是一門藝術,並不是走江湖賣藝的什麼奇術或旁門左道。所以多年來他堅持不收徒弟,只是收學員,修畢課程的學員,可獲朱氏魔術頒授畢業證書。所以朱老先生桃李滿天下。

  一九七○年代,朱老先生漸漸淡出,由兒子朱英澤接手「朱氏魔術」,改名為「Chu's Magic Studio」。現年七十歲的朱英澤都已退休,「朱氏魔術」亦已結束營業。他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詳述了香港的魔術歷史及他對魔術的見解。

  朱英澤表示自小便受父親薰陶,成長過程都一直接觸魔術。加上爸爸跟世界各地很多魔術師有聯繫,很多外國魔術師都特地來港找他訂造魔術道具,有時也會教他玩一些新魔術,令他獲益良多。他說:「後來爸爸叫我幫忙做道具,由刨木、油漆、鋸木開始,我都鍾意魔術,產生了興趣,就繼承了爸爸的生意並當上魔術師。一直都是從事這一行,也沒有想過轉行。」

  多位名師啟蒙指導

  朱英澤是香港第一個變白鴿及彩雀的魔術師,他曾赴東南亞、日本等地表演。他說:「七八十年代,我在香港的美麗華、萬壽宮、水晶殿表演,當時有很多觀眾是海軍。但維持了五、六年,公司就轉營。因為我去日本表演時,發現了原來魔術玩具也可以做一門生意。日本的魔術都好先進,很多小朋友都鍾意玩魔術,我之後就轉營製作魔術小道具。三十年前,公司就開始在內地設廠。」朱英澤坦言在以前的年代做魔術生意一點也不難,因為他本身對這一行已很熟悉,加上爸爸已在這一行很有名,他只是繼承父業,去將爸爸的事業發揚光大。爸爸又是啟蒙他最深的一個人嗎?朱英澤說:「所有我接觸過的著名魔術師,都有啟蒙過我。像Tommy Cooper、David Copperfield都有幫我爸爸買道具,他們都有教過我。」

  作為魔術師,自然有當魔術師的規則,最重要當然是不能「穿橋」,將當中的竅門保密。而當魔術師的條件又是什麼呢?朱英澤說:「做魔術師是很難的,易學難精,要玩得好,手法好重要。一些大魔術,要花上七、八年才練到純熟。為了讓觀眾有新鮮感,做魔術師也要不斷設計新的魔術,這是最困難的地方。反而變魔術本身是不難,因為魔術是假的,只要做出來令人相信便可以,正所謂真亦假時假亦真。」魔術師最怕又是否失手穿崩呢?他笑說:「其實都好少會失手,失手的原因是不熟練,機關控制不準。每天都表演的魔術師,好少會失手。」

  香港缺乏表演場地

  近年香港流行街頭魔術,朱英澤覺得這雖區別於正統魔術表演,但街頭魔術一樣很受歡迎。而魔術亦有潮流,像近年很多魔術都加入了科技的元素,用上手機、平板電腦都可以創造出很多魔術,讓觀眾覺得更有新鮮感。雖然魔術在港發展歷史悠久,但始終也未能做到普及化或大受歡迎。他解釋道:「香港始終不像外國,外國有好多魔術協會,定期會有聚會,香港魔術界感覺像散沙,以前只有朱氏魔術有辦聚會。我自己就覺得魔術絕對是中國文化之一,是一門藝術。魔術在中國都有長遠歷史,以前的中國魔術銅環『九子連環』在全世界都很出名,只是我們沒有將魔術發揚光大。」特區政府又可以為魔術業界作出什麼協助呢?他想了想說:「我覺得特區政府都不知怎樣去幫,因為行業太細了,今時今日科技發達,有能力都去發展科技。年代不同了,從事魔術行業的人都少了很多。始終要時間去練習,又未必賺到錢。」作為前輩,看到魔術發展的狀況如此,會否感到可惜呢?他表示這就是「新陳代謝」,不單止魔術行業,很多古老行業如補鞋、造雨傘、造泥公仔或是紮獅頭技術都逐漸失傳,社會不斷進步,他覺得這個狀況也是正常的。

  朱英澤又指魔術未能在香港做到成行成市,另一原因是連表演場地也缺乏。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當時有很多夜總會、私人會所出現,他那時都常被邀請到不同的夜場表演。但現在夜總會所剩無幾,他說:「就像歌手一樣,以前的老歌星可以去很多酒廊或夜場獻唱,現在都沒有了,只能開演唱會,但又有幾多人可以有能力在大的場地開個唱呢?如大衛高柏飛這麼出名的魔術師,才可以周圍飛到世界各地表演。」不過,他都慶幸自己尚算幸運,以前他做魔術生意時,都算是香港獨市,所以生意營運得不錯的。他笑說:「發達就無份了,但搵兩餐,養妻活兒還是可以的。」

  今年已七十歲的他,年輕時便開始繼承父業,一直從事魔術事業。今年他都退休了,結束了有幾十年歷史的「朱氏魔術」,問到他會否感可惜呢?他說:「我們的家族生意傳了三代,我女兒之前都有幫我打理,都不會可惜的,很多家族生意都未必可以一直傳下去。最重要是我盡能力去做,令我爸爸留下的生意可以發揚光大,並傳出國際,已很滿足了。」

  圖片:受訪者提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