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建造、製造業古國系列四之三\戰國支柱產業 莊子經理漆園

時間:2019-08-11 04:23:12來源:大公報

  種植漆樹、利用天然樹漆,是古代中國人又一發明。從考古出土文物看,早在一萬年前新石器時代,華夏先民就發現漆樹液有高度黏性,將其用於木製器具、生產工具等黏連加固;塗刷在木器、陶器表面,形成一道防水、耐磨、光亮的保護層。漆與木器、陶器、玉石器等一起,成為先民最早依賴的生活資料。浙江蕭山跨湖橋新石器遺址,出土距今八千年前桑木漆弓,刮去生漆灰之後髹飾本色生漆工序依稀可見,漆面光澤而且有油漆工藝的「流平」(漆面乾縮)現象。《山海經》多次提到漆樹;最早地理着作《尚書.禹貢》,記載山東兗州、豫州(今河南)都「貢漆」。這是夏、商時期;到西周,種漆、用漆更加普及。《詩經》:「山有漆」、「阪有漆」,分屬《唐風》《秦風》,地在今山西、陝西;今河南衛輝市一帶《鄘風》:「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椅、桐,都是梧桐類樹種;梓為楸樹;漆即漆樹。以梧桐類樹木為材,上施漆樹生產的大漆,這是琴、瑟等傳統中國樂器音色形成的物質基礎,漆不可或缺。\姜舜源 文、圖

  戰國漆器 遍布各地

  研究者將夏代建立(約公元前二○七○年)之前作為漆器發生期,夏、商、西周、春秋(前四七六年結束)為漆器緩進期,戰國(前四七五至前二二一年)為漆器大發展時期。考古出土漆器的戰國遺址,遍布全國各地,甚至一地多處。湖北江陵縣發現戰國楚墓數十處,出土漆器數以千計。全國出土大量漆器的有,湖北隨州曾侯乙墓、江陵望山沙塚楚墓、天星觀一號墓、雨台山楚墓、荊門包山楚墓、河南信陽長台關楚墓、山西長治分水嶺戰國墓、四川青川戰國墓、滎經曾家溝戰國墓、成都羊子山、湖南長沙楚墓、長沙瀏城橋一號墓、湘鄉牛形山、臨澧九里楚墓等等。出土的漆器品種多,工藝水準較之前有極大提高。反映這時期漆器製造,已經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門類,並實現「產業化」,在不少地方已經是與青銅冶鑄、陶器製造並重的「支柱產業」。

  莊子哲學 受益漆園

  戰國哲學家莊子擔任「漆園吏」,並在對漆林生長狀況、漆器加工工藝觀察研究中,獲得不少靈感,激發了對自然和社會的深刻認識。莊子哲學思想的形成,受益於漆園;從另一個角度說,莊子是卓越的漆樹農藝、漆器工藝專家。

  《史記》:「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莊子,名莊周(前三六九至前二八六年),戰國後期宋國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先祖宋戴公。宋國第一代國君微子啟為商紂王之兄,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蒙是宋南部城邑之一,西、南均與楚國相鄰。司馬遷(前一四五至約前九○年)晚莊子一百四十一年,其《史記》在父親司馬談(約前一六五至前一一○年)史料基礎上寫成,司馬談晚莊子一百二十多年,相當於由今看清末至辛亥革命之事,記載可靠。

  莊子一生主要是作「漆園吏」,經理漆園。製漆是當時支柱產業,漆園相當於當時大型國有經濟林場兼漆器製造工場。鄰國楚威王「聞莊周賢」,就派使者攜厚重禮金,禮聘他出任丞相,好比如今不少企業家出任政府高官。唐之前實行「貴族政治」,屈原《離騷》開篇就標榜:「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莊子雖然並不富裕,但身為宋國貴族、大型國企總經理,也見識過財富。所以誠懇地對楚使說:貴國王所贈禮物可謂厚矣,所許相位可謂尊矣。奈何我不想為國務所羈而不得自由。就讓我終身不仕,不違初心吧!談話中「我寧遊戲污瀆之中自快」,可見莊子熱愛漆園工作。「污瀆」指溝壑,漆樹生長丘陵、潮濕地帶,漆液才優質高產。有人「讀書不求甚解」,認為漆園只是地名。《莊子》特別是其本人所作「內篇」,論漆樹、漆藝甚詳,沒有豐富實踐經驗不可想像。

  漆樹,古直稱漆,為落葉喬木,分布於我國南北方廣大地區,是最古老的經濟樹種之一。

  東晉崔豹《古今注》、南朝沈懷遠《南越志》,保存較早割漆記載:割漆期為每年六至九月,選擇樹幹下部平凹、漆液聚集部位,先淺鑿割口放水,隨即鑿深,向割口插入蚌殼或竹筒,漆液滴進其中,再集入漆桶。「初漆」水分多,乾燥性好;「中漆」三伏天割取,品質最優;「末漆」品質稍次;「尾漆」、「枝漆」為末等。拂曉漆液流量大,高溫大霧天尤其豐富。天然漆中佔百分之一的揮發物漆酚,易造成漆農、漆工過敏甚至致命,但漆液一經凝固,便極為穩定和堅固,千百年不腐。

  「漆可用 故割之」

  老莊哲學主張尊重和愛護自然;割樹取漆,傷害天然,卻是他的職業。莊子於心不忍,為漆樹鳴不平。《人間世》:山上樹木成林,招致人類砍伐;油脂點燃明亮照耀,致使自受煎熬。桂枝可以食用,所以被採取;漆因為可用,竟被反覆切割。最後結論是:在這人世間,人們只知道有用的價值,即「有用之用」;殊不知「無用之用」價更高啊!

  《齊物論》同情遭受連年切割、傷痕纍纍的漆樹:「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污者。」好好的樹木,被人類砍得坑坑窪窪;泄漏的漆液凝固後,樹身污穢不堪,不幸者甚至殞命。《齊物論》:「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槁木,流乾乳汁後乾枯的樹木;死灰,漆器上漆之前打的漆灰底子,沒有一點活性。

  莊子人生哲學是避世,他建議無辜受傷害的漆樹也選擇避世。《逍遙遊》借惠子話說:吾有大樹,一無是處:樹幹臃腫而不直,小枝捲曲又不合規矩,儘管生長在路邊,匠人們睬都不睬。莊子說:你乾脆把它移到荒郊野外,遠離人類,加上它一無可取,就永遠免遭砍伐。他說的實際上還是漆樹。

  當然,漆園生活更給莊子帶來正能量,著名的「天籟」、「地籟」、「人籟」(《齊物論》),就是他長年林間生活所得。風過山林發出的音響為天籟,風吹山谷形成的音響是地籟,樂器彈奏出的音響是人籟。林間那些割漆後形成的竅穴,清風吹過清越悠揚,流風吹過雄渾激盪,厲風吹過大音希聲(「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勝於一場交響音樂會。(「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

  「百年之木 破為犧尊」

  以木胎、陶胎製作漆器,是遠古傳統做法,其中木胎漆一直是主流。戰國秦漢,出現用皮、銅、竹、骨、角、麻布等為胎骨的漆器,後世發展至「堆漆」、「剔紅」、「剔黑」,堆砌兩三百道漆製成奢侈品。木胎成型的方法,主要有斫製、挖製、雕刻三種。

  莊子通曉匠作原理,尤其關注其核心義理。《天道》開篇以「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說明自然之道在於靜。《應帝王》由作器以「膠漆而固者,是侵其德」(以膠、漆黏合,損害木材本性),提出「附離(附麗,附着)不以膠漆,約束不以纏索」,主張不應讓仁義遊走於道德之間,而干擾人類天性。

  他對具體工藝也有掌握。《天地》:「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是製作寫仿牛形象的祭器「犧尊」,斫製、挖製、雕刻等多種手法並用,木胎完成後,髹漆並加青黃各色彩漆紋飾。當時社會分工不會那麼精細,莊子的漆園既培植漆樹,割樹取漆,同時生產漆器,這是傳統農業經濟通例。

  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彩繪鴛鴦豆,屬於雕製。帶蓋的深盤、細把、喇叭形底座,三部分接榫連結,蓋與盤口子母口扣合。器身主體為靜卧的鴛鴦造型,鴛首曲頸側視,雙翼收斂,曲爪,翹尾,均為半浮雕。器表在黑漆地上彩繪羽毛等紋飾,尾翼兩側對稱繪有回首的兩隻立鳳,工藝與莊子上述描述頗為接近。

  「美成在久」 「削木為鐻」

  實際上,像他文章「汪洋恣肆」追求美感一樣,莊子很重視產品品質。生產過程要尊重客觀規律,人為縮短工期害事,「遷令勸成殆事」;產品要久久為功,因為髹飾工藝一旦出錯,往往前功盡棄:「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可不慎與!」

  《達生》完整描述一位叫作慶的匠師,製作編鐘、編磬大漆木架的全過程:「梓慶削木為鐻(又作虡,懸掛鐘、磬等『樂懸』的漆木架子),鐻成,見者驚猶鬼神。」魯侯問其有何高術,他說:「臣工人,何術之有?」只有一條:開工之前必須靜心養氣,三日不想封賞,五日不想毀譽,七日捨身忘我。這期間無公朝,心無旁騖,技巧專一,形銷骨立。然後入山林,觀天性,與自然同化,形軀至矣,形成一套鐻的藍圖。然後開工興造,於是達到鬼斧神工境界。明仇英由漆工而為畫家,齊白石由木匠而為畫家,良有以也。而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編鐘架「虡」,與梓慶所說正相呼應。

  曾侯乙(約前四七五至約前四三三年),早於莊子六十多年。彩繪銅木編鐘架由兩部分組成,長架長七點四八、高二點六五米,短架長三點三五、高二點七三米。鐘架為銅、木結合結構,木質立柱和橫樑為斫製。兩面三層曲折鐘架,由立柱和橫樑等五十一個構件構成。中、下層兩端和中間三組立柱分別為三個銅人,承重性能強;上層三個分組,兩兩成對三組立柱,均為木質。木質橫樑、立柱均施黑漆,漆面以紅、黃彩漆繪卷雲紋、三角雲雷紋。中、下層橫樑上,還陰刻文字,標定各鐘懸掛位置。木架構不但支撐着鐘、磬,而且隨着鐘、磬敲擊產生振動,發出樂音,是這組「樂懸」音色的組成部分。琴、瑟以桐木斫製,就連後世考究的鐘表,也是桐木製造。這件虡木材也應是「椅桐梓漆」材質。

  戰國時代科技、經濟大發展,對自然生態造成破壞。莊子反對人類為享受大量攫取自然資源:「夫殘樸以為器,工匠之罪也。」(《馬蹄》)殘害樸素的木材做成器具,這是工匠之罪。但作為漆園經營者,「純樸不殘,孰為犧尊?」(《馬蹄》)不砍挖純木,拿什麼作犧尊?理想與現實調和結果,他主張漆器、青銅器等,工藝不要過於華麗繁縟:「既雕既琢,復歸於樸。」(《山木》)這是中國傳統藝術最高境界。兩千多年前就有大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莊子導航,令我國古代工藝美術作品煥發人文哲理的輝光。

(作者為中國歷史文化學者、北京市檔案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