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穿梭大灣區 擁抱新機遇

時間:2018-07-23 03:16:16來源:

  圖: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為兩地初創公司提供支援

  近年來,香港和內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緊密,兩地青年的來往也更加頻繁。北上讀書、工作,抑或周末去深圳、廣州覓食休閒,成為不少港青的「新常態」,而來香港讀書、就業也是內地年輕人的熱門選擇。特別是在大灣區範圍內,這種雙向流動,更為明顯。

  28歲的Marco在香港的一家新媒體公司工作。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Marco念大學的時候,選擇了一所位於廣州的大學,用他的話來說,是「想體驗內地的生活,又不想離開粵文化生活圈」。在廣州的四年,Marco和同學們幾乎把廣東玩了個遍。也因為這個經歷,如今Marco在跟進手頭的項目時,如魚得水。/文:孟 越

  大灣區生活資訊需求上升

  Marco正在製作的,是一檔把廣東的吃喝玩樂介紹給香港年輕人的「輕娛樂節目」。這檔節目在YouTube平台上線不久,已積累一定人氣,Marco介紹,他們推出的去深圳吃海底撈、喝網紅茶等視頻,點閱率和互動率都非常高,「其實現在香港很流行這類型的節目,有些做得比較成功的,一年不到訂閱已經接近10萬。」

  「現在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鍾意周末去深圳、廣州休閒。」Marco說,網絡上看到的部分偏激話語,並不能代表全部,「據我們的觀察,去年到今年,香港年輕人對內地,特別是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資訊關注度,是呈上升趨勢的。」

  Marco說,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港青和自己一樣,北上廣州、深圳等地讀書、生活,有關於大灣區的資訊,在香港的需求才逐漸提高。

  搭建兩地青年交友平台

  同樣把目光聚焦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還有港青創業者Louis。已拿到法學博士學位的他,與另一研究人工智能的博士朋友合作,創辦了一個面向大灣區的青年交友平台。「我們想搭建一個平台,讓兩地的年輕人能更方便的交朋友。」

  說起創業的契機,Louis提到,兩地青年使用的通信平台不同,是造成信息不流通的一大原因。「我和我的內地同學溝通,我們可能同時要安裝若干個App。香港大多數用WhatsApp、Facebook,內地用WeChat、Weibo。」

  Louis說,不是每個人都有耐心、有條件安裝四個App,所以就會導致想互相認識但溝通不暢。「我只能先認識了你,才能開始用這些App溝通,但問題是,大多數時候,兩地青年連認識的機會都沒有。」這個痛點,激發了Louis的創業靈感。

  測試版App上線兩個月不到,已經有數萬用戶註冊。Louis介紹,目前項目已拿到香港和深圳兩地的投資,在兩地也分別開設了辦公室。每天穿梭於香港和深圳兩地,Louis並不覺得辛苦。「下一步打算是進校園,和學校合作設立專區,然後逐步完善資訊頻道,爭取更方便兩地青年的線上交流、線下互動。」

  把政策紅利介紹給更多港青

  與搭建線上平台的Louis不同,Francis則是直接身體力行,多次組織大灣區線下交流團。作為一個已略有成就的創業公司老闆,Francis之所以選擇推進大灣區青年交流活動,是因為「自己享受過政策紅利,所以想把機會介紹給更多的港青。」

  「我們的協會是去年底成立的,到現在大大小小的交流團已經組織過十幾個。」Francis介紹,憑藉自己創業時在深圳、珠海、惠州、廣州等地積累下來的人脈資源,他成功爭取到當地政府、企業或學校的支持,得以順利地組織港青前去參觀交流。

  「我們的團員大部分是大專院校的學生,很多人來之前可能有很多懷疑和質疑,但來了之後,決心北上大灣區就業創業、繼續深造的不在少數。」Francis透露,還有一些團員後來成為交流團的志願者。

  「組織這類活動,帶他們親身體驗,才能真正感受到兩地異同,拓寬選擇面。」Francis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前景對港青是有吸引力的。「看到更多的港青和自己一樣,在大灣區的城市奮鬥拚搏,就覺得自己現在做的事,值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