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專訪/葉玉如:擴容提質 招「一帶一路」尖子

時間:2024-11-15 05:01:28來源:大公报

  圖:科大國際本科生比例為全港大學中最高,每年都會舉辦各類型活動,讓本地和非本地生互相交流。

  特區政府有意打造「留學香港」品牌,未來將進一步推進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日前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要實現上述定位,科大會從擴容提質、國際視野兩方面着手,積極投放資源聘請教師、增加宿位、添置教學設備,同時科大在本學年(2024-25)取錄逾600名非本地學生,亦會循序漸進地進一步增加取錄人數,維持多元化的校園環境。\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

  在擴容提質方面,政府早前公布的措施包括擴大八間資助大學非本地學生限額至40%。葉玉如表示,科技大學將循序漸進地吸引更多外地,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以及內地學生來港升學,亦會積極投放資源聘請教師、增加宿位、添置教學設備等。

  辦講座讓海外生認識科大

  葉玉如進一步介紹,科大每年均會舉辦或參與不同地區的教育展覽和招生講座等活動,並會繼續前往「一帶一路」如東南亞及南亞等地區舉辦招生講座,以及走訪海外中學招生。今年4月,葉校長率領科大代表團到訪阿聯酋,與多所大學建立聯絡與開展合作,促進教育、研究和創新方面的合作。她續指,科大之後接獲不少當地學生查詢課程之餘,更成為本港首間成功招收三名獲政府獎學金贊助來港求學的當地大學生入讀,充分彰顯宣傳成效。

  而自去年開始,科大團隊先後到訪東南亞國家如泰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以及歐洲國家如英國、德國、荷蘭等進行招生工作,葉玉如亦曾出訪中東、韓國、瑞士等地,與當地夥伴交流並加強協作。與此同時,科大又聯同其餘七所政府資助大學前往印度招生,讓更多海外學生認識科大。葉玉如續表示,科大也積極與包括「一帶一路」國家的公私營機構商談合作,例如今年5月成為首間與印尼教育部簽訂協議的大學,吸納傑出印尼學生入讀科大。

  國際生比例 八大中最高

  持續多年的海外招生工作,令科大的學士課程國際生比例為八間資助大學中最高,逾半非本地生來自中國內地以外,包括美洲、東西歐、澳洲,非洲及亞洲其他地區。葉玉如表示,科大本學年(2024-25)取錄逾600位非本地生,亦會循序漸進地進一步增加取錄人數,維持多元化的校園環境。

  葉玉如補充,科大去年更新推出國際化獎學金(Global Learners Scholarship)計劃,專為吸引「一帶一路」及其他較少來港就讀國家(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的學生而設。對海外學生而言,他們最高可獲取全額學費減免及每年港幣六萬元生活津貼。

  在其他軟硬件教研配套方面,葉玉如透露,未來幾年科大數個重點教學大樓、包括現正動工的「李家誠創科大樓」,以及兩座新研究大樓將會陸續落成,匯聚科研人才加入。此外,科大也在清水灣附近爭取更多的用地,冀望擴展大學發展的空間,並正積極籌建科大的「創新灣」。

  科大亦十分歡迎政府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到繼續資助大學推展更多宿舍項目,葉玉如表示,這不但可以照顧新增學生的需求,且舍堂生活可以豐富學生的就讀體驗,完善的支援配套及學習環境亦有利學生的全人發展。

  教研實力方面,葉玉如表示,科大在教資會2020年的研究評審工作中(RAE),於多個領域取得最多被評為「世界領先」水準的研究工作,屬本地院校之冠,而教研人員亦屢獲殊榮,例如於2024年,一共有177名科大學者入選史丹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年度影響力」榜單。

  注重培養學生國際視野

  要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除了要擴容提質,還要注重國際視野的培養。葉玉如表示,此舉一方面能令本地學生可以在國際化的環境下學習,與其他優秀海外學生相互交流,促進多元文化體驗,增強國際視野,另一方面亦可為香港策略性地吸納多元人才,加強本地發展動能,為實施國家「科教興國」戰略和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我們深信,國際化的環境更有利學生學習。」葉玉如認為,科大國際化的校園環境,亦能惠及本地學生,讓本地學生於日常校園生活及課堂中,結交來自不同國家的老師和同學,幫助同學建立跨文化交流技巧及國際視野,致力成為世界公民。「與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思考方式的同儕在課堂或不同的專題項目、比賽中合作,也可激發創意和多角度思考,這有助提高同學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豐富學習體驗。」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