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代作家中,王安憶對台港地區作家有着較多了解。王安憶的父親王嘯平是歸國華僑,一九八三年她又和母親茹志鵑一起受安格爾和聶華苓之邀去過美國的愛荷華,「南洋」背景和「西洋」經歷,使王安憶比起同輩作家來,更具「全球」視野和「包容」氣質。這種「廣」視野和「大」氣質,也體現在她對中國台港地區作家的認識上。
比如陳映真,在王安憶心中就是一位有着「奇異的愛心」的作家。陳映真的作品不但令王安憶深感震撼,而且也使她對陳映真能創作出這樣的作品充滿好奇──這可能也是陳映真能成為王安憶「精神導師」的原因之一。對於於梨華的小說《歸》,王安憶認為此作「寫婚外情,一般的故事,但描寫有世故人情,因此略上一籌」;看了鍾曉陽的《流年》,王安憶認為「有了些世故」,比《停車暫借問》好;「又看朱天心的《愛情》,寫一個孤寂的男生,女生的母性在初戀中煥發出來,很動人」。除了陳映真,李碧華或許是王安憶評價最高的台港作家,她認為「這個作家非常了不起,她有很多奇思異想」。對於李碧華的《胭脂扣》和《霸王別姬》,王安憶認為前者「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後者則「人物關係,先天就帶有兩重性」:一個花臉和一個男旦,首先「是一個男人和另一個男人的關係」,同時又有一重虛擬的「非現實、反自然的關係」──「戲台上的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關係」。這種「先天就帶有兩重性」的人物關係,在王安憶看來是小說「編好故事」的最佳「範例」──很顯然,李碧華在王安憶的台港作家認知中,已具有「典範」意義。
王安憶在愛荷華時,與彥火(潘耀明)「同期」,因此她有一篇《港人彥火》專門寫潘耀明。在王安憶的眼裏,「彥火特別忠實他的短促和零散的回眸」,他的散文「在直面現實的時候,略微有一些旁顧」。
王安憶對台港作家的評說,話雖不多卻句句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