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如是我見/曬秋的治癒\王 璟

時間:2024-11-12 05:01:54來源:大公报

  圖:江西篁嶺村的曬秋。\作者攝

  晾曬本是種智慧──充分利用陽光價值,這一習俗可追溯到刀耕火種的蠻荒年代,那時先人晾曬的是準備儲存的種子。隨着科技進步和城市化進程迅猛發展,大面積晾曬家家晾曬的場景比較少見到了,只在內地部分地方還有,已不再純粹是為延長食物的存放時間,很大成分是為懷念那口世代養成的飲食偏好。比如一年四季曬食物:春天曬茶葉、野菜,夏天曬番薯、掛麵,秋天曬稻穀、豆子,冬天曬臘肉、魚乾,等等。

  晾曬最豐富的季節在秋天,尤其中國南方山區,平地極少,自家用的玉米稻穀辣椒豆子瓜菜從地裏收來,既需要安全儲存過冬,又要盡可能保留泥土的原味和陽光的芳香,烘乾的唯一方法只能用太陽曬。村民利用房前屋後窗台屋頂等等可利用空間,擺篾盤豎竹架,把各色農作物輪番鋪掛開來,白天拿出晚上收進,晴天拿出雨天收進,陸續收陸續曬,不停搬進抬出很是忙碌,也會抱怨要曬的東西太多,同時心裏又希望再多些更好,這種勞作的辛苦和豐收的喜悅交織一起的幸福感,充盈整個秋季。

  當某樣東西變得稀有、行將消失,人們會反過來倍加珍惜,會重新審視,於是曬秋便成為當代人眼裏「最美中國符號」。

  人們評出內地幾大最美賞秋地,不論哪個評定系列,農村曬秋必位其中。

  知名度最高的曬秋,當屬江西篁嶺村,被官方推舉為曬秋文化代表,並獲得國際節慶協會「亞洲尖峰獎──最佳地區振興示範項目」,成為中國鄉村文化魅力展示給全球的圖騰和名片,新型旅遊目的地。

  從明代開始就已坐落在山崖頂上的篁嶺古村,至今沒有上山車道,以前靠爬台階,現在多了條纜車,被稱「梯雲人家」。山頂只五平方公里,不過五百多年來村民早尋求到與這樣的自然環境默契相處模式,雖狹小局促但仍可以生活出美好。

  高低的房屋可以被不同時辰的陽光照到,錯落的屋簷可以搭出錯落的晾杆來最大程度接受陽光。秋天收穫伊始,每片房檐院落窗台隨之就伸出許多篾盤,一批批鋪上豆子、菜梗、菊花朵、玉米粒,老南瓜的領地是沿牆溜邊,門廊前牆頭上留給串串紅辣椒紅柿子。古舊的房梁木椽,粉牆黛瓦,被星星點點的赤橙黃白點綴,不經意間曬秋人家就成了市井風情畫。

  現在篁嶺曬秋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都有展示,不管陰晴雨雪,這裏的村民不再僅僅是為曬自己的收穫,而是表演,讓慕名而來的遊客可以隨時看到傳統中國曬秋民俗。

  如果說篁嶺村曬秋曬的是人氣、品牌,那麼安徽塔川村的曬秋則曬的是煙火氣,是農民日常生產生活。

  每年霜降前後數周,柿子紅紅地掛在完全光禿的枝幹上,疏疏落落高出墨色屋頂,老遠告訴人們秋已濃。

  村外田裏只剩稻茬,一紮紮稻秸稈士兵一樣列成隊,與村後的黃堆山、漫山遍野彩色烏桕樹一起環抱小村;依山而建的徽派農舍,飛簷翹角間南瓜北瓜抬頭一個低頭一個慵懶繾綣在牆頭,等待自然斷藤;每個庭院空地都隨處擺放着大小曬笪,芸豆黑豆黃豆鉚足勁兒吮吸着陽光;家家房廊間長長短短掛滿玉米棒、紅尖椒、豇豆角,毫不顧忌大門兩邊斑駁褪色的春聯風頭;村裏唯一較大塊空地是平整出的院場,三五村民正翻動着金黃稻穀,傳出陣陣鍁聲笑聲喚兒聲。

  晾曬的成品,農人也自有自己的鑒定方式:辣椒,掰塊手裏一撚,粉碎,說明乾透了;稻穀,只需放嘴裏咬,嘎嘣脆,說明水分已跑光,可入糧倉可碾成米可煮飯吃了。

  不妨等到日落,炊煙籠罩村莊,會從中聞到絲絲特別的飯香,只有當年打下的新米才會有,直誘惑你胃酸泛湧,挑一戶奶奶家走進去;柴火大灶煮出鍋的新米飯,粒粒支棱着,飽滿錚亮,白白胖胖,蒸騰出特有的米香,米飯天花板;那就索性拋掉保身材減主食焦慮,烤着火,吃它幾碗,都無需下飯菜。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