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神州风采 > 正文

湖湘非遺 驚艷世界 | 金井一片茶,真正「黃金葉」

時間:2023-10-18 17:47:00來源:華聲在線

長沙縣金井鎮茶園  來源:紅網

  一盞茶,蘊含人間煙火。

  近日,記者走進長沙縣金井鎮金龍村,翠綠的茶樹綿延山坡,茶農趁着晴好天氣在茶園除草、剪枝。已過立秋,白露茶臨近採摘時節了。

  長沙綠茶製作技藝是該鎮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井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鎮裏用好用活非遺項目,大力拓展「非遺+旅遊」「非遺+研學」「非遺+文創」多種模式,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鋪就金井鎮崛起之路

  「茶園三分種七分管,只有管護好,秋茶才有好收成。」湖南金井茶廠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吳浪介紹,秋茶不像春茶那樣嬌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有着一股獨特的甘醇味道。老茶客特別喜歡秋茶。

  「手工制茶比機器炒制出來的茶更香、口感更好。」長沙金井綠茶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湖南金井茶廠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湯伯玲說。多年炒茶,他的雙手被厚厚的老繭覆蓋,水泡、龜裂、脫皮是每個炒茶人的「宿命」。

  「別看咱們炒茶人手粗糙,對茶可溫柔着呢!」只見湯伯玲雙手翻飛,手法嫻熟,在鐵鍋中揉動採摘回來的嫩茶。

  「殺青,是關鍵一環,茶的形狀、香味全靠它。」湯伯玲說,「手工炒制要適溫、適量。殺青時,每次不超過半公斤,鍋內溫度控制在320攝氏度左右,切忌溫度過高或過低。」

  茶葉出鍋後,放在篾盤上,清風散熱,用雙手反覆揉捻,每次翻動都能聞到絲絲清香。

  「採摘、攤青、殺青、揉捻……7道工序之後,茶青便成了我們飲用的茶葉。」湯伯玲已經向無數遊人展示了金井綠茶的製作工序。

  多年來,金井茶廠苦心鑽研茶葉加工技術,金井茶葉品牌名揚全國。吳浪告訴記者,目前現代機械化生產成為茶葉主流製作工藝,金井茶廠每年生產綠茶超過3000噸,其中手工制茶500公斤左右,「手工制茶價格是機制茶的10至20倍。」小小一片茶葉,成了金井鎮的主導產業和村民增收致富「敲門磚」。

  金井鎮以金井茶業、湘豐茶業兩大企業為依託,推動一二三產融合,將茶園變成了景園,小鎮變成了強鎮。目前,金井鎮茶園面積穩定在3萬畝以上,茶葉年產量達2萬噸。

  鋪就農文旅融合之路

  「金井綠茶製作技藝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茶友和消費者青睞,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體驗非遺文化。」金井茶鄉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玲表示。

  「採茶有講究,一般是採一芽一葉、一芽兩葉,用大拇指和食指指腹拿住茶葉的根部向上提,不要用指甲掐斷。」茶園工作人員羅敏手把手教學後,一些遊客體驗了一把採摘之樂。

  在金井茶園,有一座用玻璃建造的茶社,採完茶的遊客在此休憩賞景。茶藝師郭蘭芳細緻地講解每一款茶的特點和品鑒方法:「從嫩綠新芽到馥郁回甘,每一杯金井茶的誕生,都歷經了一番千錘百鍊的蛻變。」

  文旅促振興,僅有茶葉還不夠。金井鎮堅持綠茶非遺與旅遊、研究與創新相結合,豐富茶鄉旅遊內涵。「我們串聯鎮域內長沙縣烈士陵園、楊立三故居、金井茶園、湘豐茶園、三珍虎園、沃園農場等景點,開發了11條茶旅研學精品路線。」趙玲介紹。記者驅車沿金開路行駛6分鐘,便到了「三珍虎園」。

  「遊客可近距離觀察老虎的生活習性,可投喂、與虎寶寶合影,還可參觀野生動物標本館。」虎園運營負責人朱愷說,虎園有200頭包含東北虎、華南虎、非洲獅在內的珍稀動物,是中南地區最大的虎類飼養繁殖基地,2016年正式開放至今,年接待遊客50萬人次。湘豐村成立之初,僅有茶葉和生豬產業。

  村黨總支書記林金良表示,通過探索「村企共營」新路子,村集體入股虎園、茶園,助力多元化發展,村民增收致富路子越走越寬。村集體收入從2016年的8.49萬元增加到2022年的150萬元,是「村企共營」最好見證。

  今年,金井鎮推動強村、強企帶弱村,金龍、石井等7個村成立金七興文旅公司,與企業開發茶觀天象(天文台)項目;湘豐、新沙等7個村成立湘七福文旅公司,與企業開發茶虎樂園等項目。

  村企深度共建,農文旅融合,打造集體經濟共富聯合體。2022年,金井鎮遊客量60萬人次。今年上半年,遊客已超過100萬人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