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電影融資/田 力

時間:2017-11-23 03:15:54來源:大公網

  電影產業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是融資。電影融資分單項目及多項目融資兩種,市場上最活躍的是單項目融資,方式非常簡單,而且可說是幾乎封了蝕本門,不少人躍躍欲試。

  單項目的融資過程是這樣的,先發掘項目,投入前期資金,然後把製作預算加大20至50百分比進行集資。這方法已成為例行公事,集資後開發項目的一方投入資金很少(甚至沒有),但擁話事權,更必然地賺取發行、宣傳佣金和製作預算差價。於是,很多人都想成為開發項目方。

  有所謂「內容為王」,開發項目方要求的是「內容」,「內容」從導演和編劇而來,所以就有導演(兼編劇)想到自己扮演開發項目方,實行「肥水不流別人田」。該導演寫好了劇本,談妥了演員,便向市場集資。導演小心翼翼地選擇了兩個有實力的電影公司作夥伴,看似萬事俱備,誰知在開拍前一個月,其中一公司退出了。導演心想「不要緊,我的項目很多人有興趣」,於是四出找回他曾經拒絕的投資者,不知是否「覆水難收」,反應十分冷淡。後來他找到一家大公司,可惜對方聽到那沒有退出的公司名稱,立刻表示不想和那公司合作,希望又再告吹了。終於,導演找到一家新公司投資。新公司表示要跟那沒有退出的公司討論一下,誰知對方竟勸新公司不要投資。於是,電影開拍不成,導演心力也白花了。

  該導演犯的錯誤看似輕微,其實嚴重。首先,這種遊戲必須是有實力的公司才可以玩,因為若有人退出,自己必須可一力承擔投資。最近一大導演的電影便是這樣,開發方只找到不夠20%投資,自己硬着頭皮投入大部分資金。其次,導演不知市場的形勢,市場如江湖各據山頭,有「冤家」(敵人)也有「親家」(朋友)。第三,不知世途險惡,第一家公司退出後,其實第二家公司也不看好,所以不想他融資成功,最簡單的事實是,若作開發方那麼容易,為何多產導演如王晶、杜琪峯和劉偉強不作開發方?因為他們知道,這不是他們玩的遊戲。

  所以,電影的融資不是人人都有資格參與,尤其是只有電影創作和製作經驗者,因為他們誤以為自己是老行專,不知融資是另一行業,結果不問可知。 (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