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韓國人在冬至來臨前醃越冬泡菜的風俗習慣,是受「二十四節氣」影響
漢武帝確立的天文曆法,影響遍及日韓兩國,當中「二十四節氣」就融入兩地文化而有所演進,「越冬泡菜」成為韓國傳統文化遺產,日本則按春分定下全國的賞櫻時間表。
二十四節氣傳至韓國,融入當地的年度節慶活動。據韓國媽媽Lynn說,韓國的冬季嚴寒,不宜種植任何植物,「為了讓家人在寒冬中也能吃到蔬菜,媽媽們會趕在冬至來臨前一次性地將大量的白菜、蘿蔔醃製好以供應一整個冬天食用」,逐漸形成醃越冬泡菜的風俗習慣。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更將「越冬泡菜」列為「人類無形文化遺產」。
至於慶祝新年,韓國人習慣將元旦分為「有毛日」或「無毛日」。韓國人用十二地支來計算「有毛日」或「無毛日」,鼠、牛、兔、馬、羊、猴、豬等就是「有毛」動物,元旦日若落在子、丑、寅、卯、午、未、申、酉、戌、亥等日子,則稱為「有毛日」,韓國人就比較喜愛「有毛日」,初七開市日遇上「有毛日」,寓意來年特別吉祥。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於十八世紀傳入日本。當時的天文學者涉川春海,根據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以及「七十二候」名稱,制定日本曆法《本朝七十二候》,至今沿用了二百多年。
初春三月,大地回春,日本進入櫻花盛開季節,日人根據曆法所載,以「春分」預計來年日本各地開花和賞花時間(即所謂的「櫻始開」)。根據日本曆法,「春分」分為「三候」:雀始巢(初候),櫻始開(次候)和雷乃發聲(末候)。今年春分剛過,日本氣象廳就公布,日本全國正踏入開花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