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用常理解釋不到的太平洋戰爭

時間:2017-03-21 03:16:12來源:大公網

  1941年8月27日,日本的「總力戰研究所」的一群研究生聚集在首相的官邸。研究人員與內閣官員面對面交流,他們拿出一份冗長的報告。報告指出,如果日本與美國開戰,日本必敗無疑。如果爆發戰爭,日本會在初期佔上風,但隨後拖入僵持戰,日本的資源最終必用光。堀田江理(馬文博譯)的《日本1941》(香港:商務印書館,2014年),透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日本為何要發動太平洋戰爭,她認為,日本與美國開戰是用常理解釋不到。

  「總力戰研究所」的研究員將報告呈獻給近衛內閣後,東條英機不願接受報告的結論:這場戰爭贏不了。他評價說,研究小組做了細緻的工作,但該研究有個致命缺陷,就是紙上談兵。他堅決要求小組不能將這一結論傳出去。即使那些軍人也知道,僅靠逞能無法讓日本獲勝。參謀本部的開戰支持者認為,戰爭必須在年內打響,這樣才能趕在敵軍積蓄力量前先發制人。1941年12月1日,東條召開了御前會議,會議氣氛肅穆,會上正式通過對美國、英國和荷蘭開戰的決定。有閣員詢問了東京對空襲的防備問題,似乎已經預料到東京將遭受毀滅。當時,山本五十六已下令南雲忠一的航隊,開往珍珠港,日本決定將於12月8日開戰。

  1945年日本戰敗後,日本的親王東久邇宮在國會會議上說,全國國民皆對開戰有責任,並須懺悔。作者認為,日本人都對戰爭負責的言論其實暗含的意思是,沒有人會受到責備,這也迴避並沖淡了日本領導人的責任,正是他們把日本引向戰爭深淵。

  以往,我們多從中西兩方面的角度去學習日本史,較少由日人角度去看此段歷史。商務印書館出版這套「讀日系列」,譯出了多部日人的作品。讀者在閱讀時,定會產生一種學日本史的「新鮮感」。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