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近代中國工業化面對障礙

時間:2017-01-17 03:16:19來源:大公網

  「中國近代史研究譯叢」全套雖只有12冊,但我足足用了27年的時間,才得以集齊全套。因「叢書」中,有一部是關於常勝軍的,我在上月才在旺角的學津書店尋覓到,當天喜出望外,如你亦是愛書人,自會感受此份喜悅。早在1990年,我閱讀了「譯叢」中費維愷(虞和平譯)的《中國早期工業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0年),認識了近代我國工業化面對的障礙。所謂讀史知今,作者對此問題的分析,對今天政府推行經濟政策的過程中,亦甚有參考價值。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中國企業未具備與外國企業競爭的能力,阻礙了內部的經濟發展。當時,不管是清廷政府還是民間企業都沒有能力,去改變西方工商業在華地位的基本事實。因西方企業在華享受着低稅率,加上依靠本國高度發達的工業經濟,故外國企業在華佔盡優勢。其次,清廷日趨衰弱,無力承擔近代化的規劃和指導。當時中國政治的軟弱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一直繼續到進入民國時代。再者,資本不充足令工業投資嚴重不足。

  清末,政府收入主要來自農業,實難以為工業發展提供資本。民國時期的中國政府仍像清廷一樣,完全脫離了對地租的控制狀態。此外,技術落後也是障礙,清末既沒有受過訓練的經營工業項目經濟的人員,也沒有訓練他們的設施。最後的困難是在精神意識層面上,廣大群眾缺乏了動力。

  香港回歸二十年了,在議會中,某些議員竟以「拉布」為己任,阻礙政府的施政;在社會上,激進人士死心不息,一有機會便借題發揮,擾亂社會秩序。在爭吵不斷的過程中,窒礙了香港經濟結構轉型。期望,在新一年之始,香港人能齊心一致共同找出阻礙香港經濟發展的因素,共同面對,並努力克服。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