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专题 > 正文

傳統手藝人的守與變 二/學生為花紐而來 我也願傾囊相授

時間:2022-11-25 04:23:26來源:大公报

  圖:浦明華(左)示範花紐製作工藝。

  開班教學是一個傳承的好方法,學生學會了花紐製作,雖不似以前是為了搵食,而是為了興趣。學成後也能走上教學之路。

  海派花紐師傅 浦明華

  「一條線摺幾摺,便可以做成一枚花紐。過程千變萬化,是傳統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海派花紐師傅浦明華手作花紐40餘年,見證過很多人用花紐裝點旗袍的好年華,如今她積極開班授徒,找尋傳統手工藝與今人生活結合的新方式,70歲亦不言休。\大公報記者 劉毅(文、圖)

  花紐,又稱盤花紐扣,是中國傳統服飾的手工紐扣,一般認為起源於漢代,清代開始流行,當時的人們以花紐固定衣襟。伴隨長衫在香港的普及,服飾上的花紐也分為不同流派,浦明華製作花紐的手藝是來自上海師傅的「海派」,以精巧工藝和斑斕色彩為特點。「然而,伴隨時代發展,人們不再穿傳統服飾,自然也不再需要固定長衫的花紐,花紐手工藝日漸式微。」浦明華表示。

  「一直以來,花紐與傳統服飾相伴相生,有人穿長衫就要用到花紐。」浦明華續說道:「雖然現在的人們不再穿長衫,但花紐手藝也可以找尋到新的存在方式。作為花紐師傅,我想盡可能多參加一些工作坊,能夠將花紐技藝傳授給更多的人。」

  入行至今──以家為工作坊

  回首往昔,浦明華表示,在長衫和花紐都甚是流行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手工藝師可謂「多勞多得。只要肯付出努力,便可以依靠做花紐、做長衫來養家餬口。」話鋒一轉,她又慨嘆道:「如今,人們不再穿長衫,而改買商店的成衣。堅持走傳統道路的花紐師傅,自然沒了容身之地。」

  當時因為市場興旺、需求多,類似製作花紐、長衫等縫縫補補的手工藝,也可以成為一種謀生的手段。

  上世紀80年代,浦明華自立門戶,製作花紐,但她並沒有開過實體店舖,而是以家作為花紐製作工坊,一面照顧家庭、一面接一些花紐訂單。「一般是在地鐵口完成花紐交接。」浦明華道:「當年每逢一些大場合,人們都會選擇定做旗袍以顯示隆重,花紐作為重要配搭,自是不可或缺。」

  根據浦明華的自身經歷,花紐手工技藝是伴隨1997年金融風暴而逐漸走向沒落,「金融風暴來臨之前,一般在中秋開始到農曆新年是旺季。雖然我當時並非全職投身去做,月入也能有七八千元左右。但在這之後,市場就安靜了許多,想必是大家要緊縮開支,不會去做旗袍、訂花紐。」

  市場疲弱,難以留住眾人。加上老一輩的花紐師傅離開的離開、退休的退休、轉行的轉行,能堅守在原地者,浦明華也稱得上一句「碩果僅存」。

  10個寒暑──開班教學

  可喜的是,近年,也有一些人想跟隨浦明華學習製作花紐,「事實上,現在如果仍堅持手作花紐,已經很難維生。學生也只是有興趣前來了解,不會真的以此為職業,但我也願意傾囊相授,總要播撒些希望的種子。」論到教學時間,浦明華開設的各種工作坊、學習班,已歷10個寒暑。這個月,她還到香港理工大學舉辦花紐工作坊,參加了由香港設計中心舉辦、香港特區政府「創意香港」為主要資助機構的「設計營商周城區活動」,在社區展示花紐製作技藝。

  浦明華續稱:「現在只要有可以傳承推廣花紐技藝的機會,我都會去參加。部分學生很有天賦、很有耐心,待他們學成之後,就可以如我一樣,開班教學,這門手藝也不至於後繼無人。」

  誠然,任何一門手工藝的傳承,歸根結底就在於是否有傳人,是否可以以此為生。但現在愈來愈少人使用花紐,也是不爭的事實。香港雖然有針對手藝人的非遺資助計劃,但浦明華說,自己現時主要以教班、製作花紐為主,不少事務性工作,都需要在助手的幫助下才能完成,幾乎沒有精力去留意最新資訊,以及撰寫申請計劃書。

  未來──為生活增添美

  採訪當日,浦明華向記者展示製作花紐工藝,只見她先由一塊布開始,上漿、開條、燙條,再到盤結、打鈕,「花紐製作講究熟能生巧,要有天賦,要講耐心,要畀心機。」說話間,花紐已見其形狀,是五瓣花朵。「花紐形狀多樣,花紐師傅可紐出壽、喜等吉祥文字,花卉竹葉也不在話下,蝴蝶和牡丹花更是歷久彌新的樣式。」她指着一對栩栩如生的蝴蝶對扣說:「現在的人多喜歡訂購一些更有設計感的花紐。」

  至於未來,浦明華希望,手作花紐可以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我留意到現在有些機構以及個人,將花紐做成一枚胸針、一對耳環。雖然是改變了其原本固定衣襟的功能,卻能以另外一種形式繼續為人們的生活增添美的感受,就值得推廣。」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