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大公報記者 王文韜 譚笑

  經過千年的積澱,中國傳統建築彩畫形成了一套具有程式化和形式感的藝術體系,而明清官式建築的歷史地位使該時期的彩畫有着不凡的藝術價值和遺產價值。可惜,由於木構建築生命周期所限,包括古建築彩畫藝術在內的大量珍貴信息已隨着時間而褪色甚至消失,或因歷史上多次重繪而被覆蓋。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國際古蹟保護與修復憲章》和《奈良真實性文件》都要求以科學的態度保持原文物的真實信息,因此,搶救瀕臨消失的古建築彩畫顯得格外重要。

張德才正在仔細觀看展覽作品 大公報記者譚笑攝

  種類多樣 題材豐富

  展出的彩畫作品中,有十六幅來自故宮博物院主持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計劃《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的成果,是由彩畫專家張秀芬指導年輕學員繪製的故宮彩畫復原圖。有三十五幅出自北京建築大學教授李沙主持的《明清官式建築彩畫比較研究》的成果。還有三十五幅則來自著名彩畫專家蔣廣全指導青年作者繪製的彩畫復原作品。

王仲杰(右)与蒋广全(白衣者)正在观看讨论彩画作品

  與民間建築彩畫不同,官式建築彩畫的服務範圍包括王宮、壇廟、王陵、官銜、王府及敕建宗教建築。此類建築彩畫形制規範而正統,「中和之美」是其藝術追求。

  明代彩畫色彩被有效地控制,色彩總基調實在青綠框架之內,運用礦物顏料進行退暈處理,點綴少許朱紅,用金慎重,形成和諧的色彩關係。因此,明代官式建築彩畫藝術的審美取向是追求沉靜而雅致、不張揚。旋子彩畫是明代主要的類型,其紋飾靈活多樣不落俗套,從中透出典雅古樸的藝術氣質。

蒋广全细致地为在场观众讲解彩画

  清代官式建築彩畫則在明代旋子彩畫的基礎上發展了和璽彩畫、蘇式彩畫、寶珠吉祥草彩畫等多種類型,其審美取向趨於繁瑣和熱烈,色彩鮮艷豐富,效果輝煌。加之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帶來的現代科技文明,化工顏料被引入建築彩畫繪製工藝中,其藝術表現力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文化積澱 底蘊深厚

  明代旋子彩畫沉靜雅致的藝術風格與明朝社會發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明朝建立之初,漢人文化在經歷之前的政權更迭已趨於沒落,此時國家百廢待興,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儒家倫理道德思想和傳統封建禮制文化,恢復漢唐之風,他嚴令禁戒奢靡之風,因此明朝建築和裝飾上極為樸素。

明清官式建筑彩画展吸引不少参观者

  到了清朝,封建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國力強盛,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畫日趨完善的基礎上,為適應皇權需要產生了新的彩畫類型,有象徵皇權的龍鳳紋樣佔據主導地位,構圖嚴謹、圖案複雜,大面積使用瀝粉貼金,使整個繪畫風格顯示出一派富麗堂皇的尊貴感。

  官式彩畫整體畫風的演變側面反映出明清時期國力的興衰,其細節之處也有明確的文化內涵支撐。從旋子彩畫的用金量到皇家專用的龍鳳紋飾,都表現出封建社會中明確的等級制式和禮儀規範。

画匠在现场作画大公报记者谭笑摄

  該展覽將至十月十六日結束。

  匠人難覓 傳承遇阻

  “這張彩畫是牛街後面的清真寺裏的,乾隆年間做的,這幅是清中期的。這些年輕人畫得不錯!”滿頭白髮的蔣廣全正在和身邊同齡的老藝人們交流。這幾名白髮蒼蒼的耄耋老人便是此次明清官式建築彩畫藝術展上主辦方特別邀請的內地建築彩畫大師王仲傑、張德才和蔣廣全等人。

  拄着枴杖的王仲傑行走不便,眼睛似乎也看得不是很清楚,他幾乎貼在展品前,仔細地觀摩每一幅作品,再與隨行的人交流彩畫的用色和紋路。

建筑彩画老匠人蒋广全绘制的苏式彩画作品

  這些老藝人們有着幾十年建築繪畫的經驗,曾參與故宮博物院建築彩繪的修復,可以説技藝高超。而建築彩繪這一藝術領域正面臨傳承的難題,讓這些老人有不少擔憂。

  古建彩畫老藝人吳書瑞介紹,當前社會上具有古建築彩繪修復資質的單位大約百餘家,而具有一級資質的單位僅有二十家左右,高水平技藝師傅的人數屈指可數。同時,古建彩畫技藝自身的特點也對畫工提出了不少要求:雖以傳統繪畫為基礎,但有更為嚴格的技法要求。

  “祥雲褪”是一種經典彩畫樣式,五彩祥雲圖案彼此疊加形成漸變效果,看似簡單構圖,卻需要匠人用一天多的時間完成。對於尚處入門階段的工匠而言,這是一個對耐心和毅力的不小的考驗。吳書瑞説,按照老輩藝人的要求,一位建築彩繪師從學徒到出師至少要十年,而現在的年輕人往往耐不住寂寞,學藝兩三年就轉行了。

明代点睛旋子彩画,旋子彩画是明代建筑彩画的主要类型,典雅古朴是其主要特征

  這些老藝人的擔憂不無道理,但隨着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保護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培育新時期建築彩繪畫工的工作正在進行着。

  在二○一五年以前,全國高校中沒有一所院校開設過建築彩畫相關課程:美術學院雖有壁畫專業,但建築彩畫通常不被列入培養計劃;建築學院雖有歷史建築保護專業,但工科生的藝術造詣相對薄弱。這種“選擇性”遺忘造成了古建彩畫被“冷落”。

  依然健在的彩畫老匠人年事已高,將他們的經驗絕活傳承下來是當務之急;大學生通過系統學習古建彩畫工藝,感悟傳統建築美學才能完整傳承古建彩畫藝術。因此,北京建築大學教授李沙認為,將古建彩畫引入高校教學體系必要而緊迫。

北京建築大學教授李沙

【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彩畫展示
  • 【清】梵文龙和玺彩画 王再基绘
  • 【清】金线包袱式苏画(局部)李沙、侯启月、刘芹绘
  • 【清】凤和玺彩画 辛传立绘
  • 【明】宗教建筑彩画
  • 【清】莲花水草天花彩画 侯启月 刘芹绘
  • 【清】鸾凤纹天花彩画 赵亚春绘
  • 【明】五菩萨天花彩画 李沙 侯启月绘
  • 【明】无金旋子彩画
  • 【明】七字箴言天花彩画 彭梅 侯启月绘
  • 【清】金龙包袱彩画(局部)李沙、侯启月绘
  • 【清】夔龙花卉枋心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 张德才绘
  • 【清】龙草和玺彩画 辛传立绘
  • 【清】龙凤和玺彩画 刘锦刚绘
  • 【清】龙和玺彩画 刘锦刚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