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鄭曼玲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崇尚快樂論。他認為人是以個人快樂為準則的生物,「讓我們吃喝,因為明天我們就會死亡」是他勸誡人們及時享樂的名言。這一點,黃永玉無疑是身體力行、不遑多讓的最佳實踐者。

「有幸工作於麾下十分得意」——黃永玉的「大公故事」

  「最好玩的老頭」黃永玉身上環繞着各種光環,吟詩作畫、舞文弄墨、刻木鑄銅,樣樣精通。鮮為人知的,年輕時他還曾當過報社「小編」。每每談起這段動盪時代下的青澀歲月,黃永玉總會說,「我就是《大公報》的小兵丁。」

往事並不如煙

  「到現在我還保存1949年《大公報》送給港九各界的一面國旗,我放在一框子裡。」與《大公報》的結緣,應該追溯至上世紀中期。1948年,參加了左翼運動的黃永玉,為了逃避迫害而離開上海遠赴香港。在這個陌生而充滿競爭的城市,他一邊給電影公司寫劇本,一邊堅持刻木刻。在蕭乾等人的協助下,24歲的黃永玉在香港大學的馮平山圖書館舉辦了他人生中第一個正式的個人畫展。而後,經《大公報》嚴慶澍(唐人)、羅承勳先生介紹,任《大公報》美術編輯。

  「當年上海《大公報》報社的門口,我到現在還記得。門口有個電線柱子,斜斜的。王芸生當時在什麼地方辦公,沙發是怎麼擺的,我都還記得。翻譯《獵人日記》的耿濟之,在副刊版當編輯,是個胖子,一坐下去好久才起來一次。」

「有幸工作於麾下十分得意」——黃永玉的「大公故事」

黃永玉與《大公報》社長姜在忠交談

  年輕的黃永玉租住在九龍荔枝角。其間,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喬冠華、胡風、臧克家等人都是常客。「他們不會講廣東話,誰要租房子,我就幫他們張羅。他們都叫我『保長』」。當年批判胡風的《論現實主義道路》,在香港開了座談會,晚上胡風就來找樓適夷發牢騷。「當時只有一層隔板,但我也聽不懂。到半夜時聊得餓了,他們就來找我借點點心。」

  對於天性樂觀的黃永玉來說,生活隨處可以找到樂趣,即便是例行公事的上班行程。「每天下午坐6路巴士去報館,到了尖沙咀坐船到中環天星碼頭,就開始哼交響樂,走到干諾道中123號門口(《大公報》舊址),若還沒哼完,就再往回走,哼完了再進去。門口是個很窄的鐵門,還有個守閘人。一路上可以看看航空公司的廣告,西班牙航空公司、法國航空公司,都畫得很好,一路哼一路看。」

站在時代前沿

  當時在《大公報》,黃永玉名分上是編輯,實際卻也承擔了記者工作,主要為新聞報道做插畫。「汽車輾過一個小孩之後跑了,我馬上跑到現場畫個速寫,回來刻個木刻;趕上電車工人鬧罷工,馬上就畫罷工;有個美國兵跑去找妓女,偷了妓女的東西跑了,就畫一個哭訴的妓女。」

  偶爾黃永玉也救場式地寫些文章。「比如說周末,編輯打電話,說你趕快來,一個字也沒有了。那時我在一個叫『wiseman』的咖啡屋,兩點鐘坐在那開始寫文章,罵國民黨的文章,整版4000多字,我這邊寫,排字房就在那等,寫一張排一張。」

「有幸工作於麾下十分得意」——黃永玉的「大公故事」

黃永玉全集 資料圖片

  那時罵國民黨是要招風險的。解放初期的香港,政治氣氛劍拔弩張,形形色色的變色龍各出奇謀。「那時的干諾道中123號,再過去就是海景樓,是個上海館子,據說那裏有特務。當時打電話叫了一盒餃子外賣,送了過來,有夾手指頭的,有送來子彈頭的,都是恐嚇《大公報》。你愛國支持共產黨就嚇唬你。」

  還有一次,作家端木蕻良寫了一篇文章──《畢卡索致張大千書》,黃永玉給起了筆名叫「張大毛」,還畫了個小報頭。孰料,文章尚未見報,就有某君跑去告密,還叫個律師來警告時任《大公報》社長費彝民,「說不得刊登這篇文章,要登的話就告你。後來才發現這人是個特務。」

  在那段激情澎湃的歲月裡,黃永玉總是按捺不住站在了時代的前沿。「國民黨垮台時,第一個寫『白樺村人物印象記』的是我,寫電影評論也是我第一個,還寫了劇本《兒女經》、《海邊故事》等。」

百年心事與君同

  《火裏鳳凰》,就是當時黃永玉為《大公報》寫的關於家鄉湖南省鳳凰縣城的「特寫」。雖然黃老「有悔其少作的意思」,認為「文章不單幼稚,還有點自以為懂事的『左』,50多年了,留下這個帶兒時尿臊的紀念罷!」但這些應景所作的散記,卻並無八股文章的虛浮張揚,文句鋪陳絕少同代人難免的牽強板滯,也罕見時政話語的疊床架屋,凝重史實的襯托亦無賣弄和炫耀。相反,筆法輕靈飄逸,委實自出機杼,獨成一家風骨,儘管名為「特寫」,卻酷似戲文台詞。有評論認為,文章反映的是畫家的眼光、詩人的心靈,及小說家的手腕和筆觸,其間那種別緻的美、深邃的情,有與其表叔沈從文文筆暗合之處。

  「有點自以為懂事的『左』」的黃永玉,卻坦承在政治上「好幼稚」。當年香港電車工人罷工遊行,港英警察拿出催淚彈扔過來。孰料,立志為國家效力的黃永玉撿起個催淚彈就跑,「一直帶到北京,交給外交部。」半個多世紀後再講起當年的稚嫩行徑,耄耋老人仰頭而笑,邊笑邊用手擦抹眼角笑出的淚水。

「有幸工作於麾下十分得意」——黃永玉的「大公故事」

黃永玉在起重升降機上畫巨幅畫作 新華社

  還有一些同事友人,時隔多年,依然在黃永玉心中,留下綿長的思念。棋迷聶紺弩,新四軍時期陪陳老總下棋,到了大公報又跟陳文統成了棋友,「我跟他的關係最好。」還有羅曼羅蘭《造物者貝多芬》的譯者陳寶,是連黃永玉都慨嘆「文學修養非常好」的一位女士。翻譯《孤筏重洋》的朱啟平,也是深得黃老推崇的「被埋沒的有頭腦的翻譯家」。

  認識黃永玉的人都說他「好玩」,無論做什麼,都是一種頑童心態,玩在其中,各色雜等就皆為追尋,一點負擔沒有,年齡也就好比悠悠空山回音,在身上留不下什麼痕跡,老了照樣鮮蹦活跳,總在有滋有味之中。

  在他家中,專門針對索畫者貼有「安民告示」──「當場按件論價,鐵價不二,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糾纏講價,即時照原價加一倍;再講價者放惡狗咬之;惡臉惡言相向,驅逐出院!」讀罷讓人忍俊不禁。

「有幸工作於麾下十分得意」——黃永玉的「大公故事」

大公報董事長兼社長姜在忠(左)、大公網總裁林學飛(右)展示國畫大師黃永玉為大公報創作的《彩荷圖》

  不過,至情至性的黃永玉並不總是如此「吝嗇」賜畫。2012年,《大公報》110周年報慶,謙稱「大公報小兵丁」的他欣然提出贈畫《彩荷圖》道賀。

  「彩荷圖」的題詞寫着「萬里江山,百年心事,應與君同」,落款是「黃永玉,八十有九,作於京華萬荷堂,六十餘年前有幸工作於麾下十分得意。」黃永玉說,這幾句題詞他想了很久,正能表達自己的心情。

【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黃永玉簡介
「有幸工作于麾下十分得意」——黄永玉的「大公故事」
  •   黃永玉,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1924年7月出生,祖籍為湖南鳳凰縣城。土家族人。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院院士。
  •   黃永玉14歲開始發表作品,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電影編劇。1948年,參加了左翼運動的黃永玉,為了逃避迫害而離開上海遠赴香港。後經人介紹,任《大公報》美術編輯。
  •   1952年黃永玉偕同夫人張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
  •   被稱作「畫壇鬼才」的黃永玉,是少有的「多面手」,國畫、油畫、版畫、漫畫、木刻、雕塑皆精通。他於1956年出版《黃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詩瑪》,曾轟動了中國畫壇。他還曾設計了庚申、丙申兩輪生肖猴票,引發收藏熱潮。
  •   黃永玉於文學創作亦有成就,著有《這些憂鬱的碎屑》、《沿着塞納河到翡冷翠》、《比我還老的老頭》等詩文集。2009年其自傳體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開始在《收穫》雜誌連載。數十年來,黃永玉憑不間斷的高質量作品,展示了持續的藝術激情與創新能力。
往期版面
「有幸工作於麾下十分得意」——黃永玉的「大公故事」
「有幸工作於麾下十分得意」——黃永玉的「大公故事」
「有幸工作於麾下十分得意」——黃永玉的「大公故事」
「有幸工作於麾下十分得意」——黃永玉的「大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