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公共財政須全方位應對

時間:2024-08-05 09:41:42來源:大公網

  文 / 柯創盛

  上星期習近平主席回信鼓勵寧波商人繼續在香港發光發熱,配合國家發展大局,發揚香港精神。事實上,港澳辦夏寶龍主任來香港調查研究的時候,第一站就是去到黃大仙區拍攝獅子山下的大合照,離開香港前更加在西九文化區和青年人會面,一起合唱羅文著名金曲獅子山下。香港要繼續發揚獅子山精神,必須要鞏固金融地產業,讓年青下一代有穩固的環境繼續發展。

  最近,有發展商表示旗下掃管笏住宅項目因應市場變化作出設計改動,不排除暫停部分工程,受影響員工將安排調職至其他項目。

  網上討論區有帖文指新地決定樓籠所有工程,幕牆、泥水、機電等即時停工。網民稱有地產商在搞軟對抗、拖慢建築進度減供應讬市。假如有多一兩個發展商跟風,對整體市場甚至香港經濟會有很大的影響。

  根據2024-25年度財政預算,地價收入為330億元,直至今年7月中旬,實際賣地收入只有約7億元,距離指標很遠。其實港府有必要因應市場環境,審慎靈活處理每一次的賣地安排及條件。在連年財赤環境下,政府可能又要縮減市民福利或增加其他公共開支的收費,引起民怨,最近房委會也要調升公屋租金,這類情況如果持續發生,不難理解基層市民的痛苦。

  瑞銀發布《2024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本港成年人平均身家為58.2萬美元(454萬港元),排名第3;而Altrata數據公司最新一份「全球超高淨值人士報告」指出,現時全球有42.63萬名超高淨值人士,即財富總值達3,000萬美元或以上的「超級富豪」,香港排名第2,即超過1.2萬港人身家逾2.34億港元。在目前香港全力拚經濟環境下,港府切勿忽略本地的超級富豪,如果能夠吸引他們在港投資,避免地緣政治的考慮,對香港經濟絕對有利

  政府亦應考慮改變制度,每個部門需有宏觀視野,共同為財政預算指標而努力。達致一個收支平衡的財政狀況,才能夠講求拼經濟,否則就會尾大不掉,本末倒置。

  作者爲觀塘區議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