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若薇昨日發表文章《什麼原因催生港獨思潮?》,明目張膽為「港獨」護航。
余若薇說,「回歸初期,港人耐心等候政改,但一次又一次被騙,北京透過人大釋法、『八.三一決定』來阻撓香港實行早已承諾的民主普選。白皮書重新演繹《基本法》;『高度自治』不斷被矮化」,所以香港就出現「港獨」,需要「港獨」。
人人都知道,扼殺了香港行政長官普選的正是香港的反對派,他們在立法會投了關鍵的否決票。投出否決票,無非是為推動「港獨」鋪路。公民黨在二○一二年已經帶頭推動了「五區公投」,在「港獨」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步。到了最近,公民黨又大談「香港自決」,改了另外一個名稱推動「港獨」。小心地避開「港獨」兩個字,掩耳盜鈴。現在公民黨創作另外一個模式「探討港獨出現的原因」,實則大力宣傳「港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司法覆核戰機關算盡
這種強烈的變化,說明了公民黨全力執行美國圍堵中國、分化中國的路線。作為第一步,公民黨進行了內部的世代交替,換上了更加支持香港「自決」的激進派,掌管關鍵的崗位,全力推動這些人參加立法會選舉。其意圖很明顯,就是讓下一屆立法會出現「香港自決」和「港獨」佔領立法會席位,互相呼應,挑戰「一國兩制」,然後輻射到內地、顛覆中國合法政權。
本來,立法會選舉提名,特區政府的選管會,提出了「確認書」的提名程序,並沒有要求議員增加承諾和責任承擔,也不是針對反對派,而是要確認香港基本法的授權,只有維護國家的統一不搞分裂,才有資格成為立法會議員。如果作出違反擁護基本法並且分裂國家的行為,將來就有機會因為觸犯「作出失實聲明」的罪名,受到刑事追究。公民黨心中有鬼,自動對號入座,全體拒絕簽署「確認書」,實際上向公眾承認了自己的立場和「港獨」的立場差不多。公民黨這樣做,有自己的算計:這樣就標誌着公民黨「堅決去中國化」,可以撈取最激進的選民的選票,自己也有機會成為激進派的龍頭大哥。這樣可以博得美國的歡心,將來獲得更多來自黎智英的捐款。
但是,公民黨過於急功近利,就犯下了致命的錯誤。前一個階段,反對派企圖集中九月的選舉話題為「打倒梁振英的公民投票」,希望發揮百分之五十五對四十五的選票優勢條件,引誘建制力量跌入陷阱。但是,建制力量沒有上當跌入陷阱,拒絕回答現在就要支持梁振英連任的問題,認為時間尚早,不知道候選人的陣容,不會現在評論,並且提出發展經濟為香港找尋出路的競選綱領。結果讓反對派的計謀落了空。反對派立即轉變題目,希望在「確認書問題」上,大打司法覆核戰爭,希望通過「維護參選權」「反對政治篩選」,刺激選民,以利騙取選票。但特區政府並沒有排斥「泛民」的提名,接受了公民黨成為正式候選人。用事實證明,這不是政治篩選,這是誠信品格的檢查,如果參選人明火執仗宣傳自己要實現香港獨立,又宣稱自己擁護基本法,承認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這就是誠信有問題。所有議員,如果當選,都要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如果要搞「港獨」,就是違背了效忠的誓言。
公民黨和「港獨」都說「擁護基本法,並不等於不可以提出修改基本法」,但是,基本法早已經由具體的條文,指出基本法的修改,不能違反中國政府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有關的文件刊登在中英聯合聲明的正文和附件一。基本法正是按照憲法、中英聯合聲明的條文草擬的,任何修改基本法,都絕對不可以把香港從中國的版圖分割出來。所以公民黨狡辯說「我們的『港獨』是要修改基本法」,「基本法就有修改的條文」,這是完全違反基本法的,站不住腳。
香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民意,支持現在實行「一國兩制」,二○四七年之後也要實行「一國兩制」。所以,公民黨的激進化,企圖利用拒絕簽署「確認書」和「港獨」分子均綁在一起,掩護「港獨」分子,一方面未必能夠吸引年輕人選票,更加會丟掉原來那些四十歲以上的,希望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中產階級選民。
拒簽「確認書」陷困境
反對派現在說,九月選舉,「泛民」「天下三分」:「港獨」、本土、傳統反對派形成了互相爭奪的形勢。如果實力不相伯仲,公民黨大約能夠佔到一成七的反對派陣營的選票。這樣下來,公民黨在分區直選中,多名候選人下馬的局面就會出現。
因為講形象鮮明,吸引年輕人,「港獨」組織對於激進選民的吸引力,遠遠高過「和理非」的公民黨。更主要的是,公民黨的第二代接班人,知名度不高,吸票能力差。公民黨「膽粗粗,博一鋪」的冒險主義,一定會失敗。
公民黨為什麼要拒絕簽署「確認書」,反而一些「港獨」分子簽署了?這就使得公民黨陷入一個難以自圓其說的困境。如果他不作出解釋,公民黨肯定是向公眾表明,他們的路線比「港獨」組織更加激進,他們進入議會,必定更加會全力進行拉布和推動「去中國化」。這都是打擊香港經濟和民生的票房毒藥。香港的中產階級都擁有房產和證券,如果搞激進的對抗,香港一定出現巨大的政治動盪風浪,中產階級的利益一定受到大的損失。這些支持公民黨的中產階級的昔日選民,怎麼會投票給公民黨?公民黨現在是時候懸崖勒馬,改變災難性的選舉策略了。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