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點擊香江\今年全國「兩會」關注啥?\屠海鳴

時間:2020-05-21 04:23:18來源:大公報

  圖: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抵達酒店,便相約一起研討提案

  全國「兩會」備受關注,非常時期召開的今年全國「兩會」又格外不同。兩天前,港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200多人在深圳集合,進行了醫學檢測之後,昨天中午乘機抵達北京。

  這次赴京開會,給我最明顯的感受是四個字:安全第一。從乘飛機,到乘坐大巴,再到酒店登記入住,大家全程佩戴口罩。雖然戴着口罩說話不太方便,但並沒有影響代表委員們的交流。境內外的媒體也格外關注此次「兩會」。港區委員到京才半天時間,卻已有20多家境內外媒體記者和我聯絡,希望通過視頻、微信或電話進行採訪。

  疫情防控「持久戰」如何打?

  由於疫情原因,今年春節至今,絕大多數委員都沒有到過內地;昨天抵京,看到北京的秩序已經恢復正常,也感受到北京市民的防範意識非常強,在公共場所,大家自覺地戴口罩,排隊保持一定距離。

  通過這次疫情的特殊檢驗,人們非常認可中國政府的領導能力、社會動員能力,以及基層組織的群防群控能力,非常敬佩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奉獻精神,也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但科研人員認為,疫情將長期存在,間歇性局部流行,最近,吉林省出現的疫情,再次拉響警報,令人擔憂!

  在與委員們的交流中,我明顯地感覺到,儘管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但大家憂患意識很強,都很關心疫情防控「持久戰」如何打?中國畢竟有14億人口,其中一半居住在城市,人員的流動量非常大,加之境外疫情的蔓延還看不到「拐點」,「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並不輕鬆。

  港區政協委員人才濟濟,許多人有不錯的建議,準備向大會遞交提案。

  用什麼辦法「修復經濟」?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為-6.8%。眼下,雖然中國境內的企業已經復工復產,但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影響,二季度的經濟發展並不樂觀。

  與以往不同,筆者這次聽到最多的詞是「修復經濟」,而不是「刺激經濟」。2009年,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中國曾使出了4萬億大招「刺激經濟」,雖然實現了「經濟增長8%」的目標,但後遺症不少。這一次,從政府官員到代表委員,大家都更為理性。飯前飯後,委員們都在熱議,用什麼辦法既能盡快走出困境、又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吳良好常委、胡漢清委員比較贊同經濟學家們的建議。比如,有人建議,從現在開始到明年底,「修復經濟」應分三步走:一是恢復運轉,二是擴大投資,三是深化改革。有人建議,這輪投資的重點應放在四個方面:一是傳統基建,二是「新基建」,三是都市圈建設,四是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這四個方面的投資,既能促增長,又能「補短板」。

  委員們還非常關注每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經濟增長目標。今年是否確定經濟增長目標?多少比較合適?都是一個普遍關注的熱點。蘇長榮委員、劉與量委員提出,內地「修復經濟」的成效如何,與香港經濟密切相關,他們非常關心內地的經濟走向。

  香港如何與內地共渡難關?

  兩年前的5月,由梁振英副主席率領,以陳馮富珍常委為團長、梁亮勝主任為副團長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參觀學習團62位成員抵達武漢,開始湖北考察之旅。這是本屆政協第一支京外考察團,汪洋主席極為關心,親自布置、安排、指導。五天的參觀學習非常成功,給委員們留下了深刻和難忘的回憶。如今兩年過去了,回望武漢、回望湖北,許多委員推薦筆者作為第一提案人,撰寫《關於積極支持湖北開展「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探索疫情防控和疫後發展新路的建議》提案,得到了55位港區各界別委員的聯署,大家紛紛建言獻策,還提出了不少借助香港的窗口和橋樑作用,助力湖北疫後恢復發展的真知灼見。

  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三大中心」不是建立在沙灘上的,背後有「中國製造」的強力支撐。疫情讓我們認識到,如果內地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斷了,香港「三大中心」地位必然受影響,所以,幫內地就是幫香港。香港與內地共渡難關,這是必然選擇。

  疫情下的港區委員,履職盡責更加熱情了。兩天來,一些委員在逐字逐句為提案「精雕細琢」。香港工商總會首席會長江達可委員遞交的提案是:《關於加強互聯網使用管理、善用網絡平台凝聚青少年共識的建議》;對外友好界別的周春齡委員則撰寫了一篇很有深度的提案:《關於支持和組織香港民間力量走出去助力改善中國形象的建議》。

  怎樣化解外部風險?

  剛剛結束的第73屆世衛組織大會也是委員們熱議的一個話題。此前,美國向世衛組織施壓,要求追究「中國責任」,還試圖把台灣拉進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與的世衛組織,看上去來勢洶洶。但沒人理會美國政客,美國政客的「甩鍋」計劃失敗了。習主席宣布的支持全球合作抗疫的5項倡議引起強烈反響,施清流委員寫了一篇文章,他說,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更加偉岸。

  下一步,美國還會怎樣打壓中國?我們應如何應對?中國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已經發生深刻變化,我們怎樣化解外部風險?許多港區委員都很關注這些問題。

  每一次災難,都倒逼人們思考和行動。無論來自哪一個界別,港區委員們的心,都在為國家的發展進步而跳動。從這些所思所想,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們國家愈挫愈奮的性格,聽到了廣大政協委員堅定前行的鏗鏘腳步聲。

  (全國「兩會」委員手記之一)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