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井水集/的士業不可抱殘守缺

時間:2025-05-23 05:01:24來源:大公报

  有的士業團體近來動作不斷,以所謂政府保護的士專營權不力、打擊白牌車(網約車)不力為由,一再發起罷駛、抗議行動,並揚言眾籌打官司。不過,原定今日的請願行動昨天宣布取消,其背後足以反映人心向背。

  該的士團體聲稱,網約車搶走了約兩成生意,並導致的士牌照大幅貶值。看問題要看本質,的士牌價下跌,根源不在網約車,而在行業不思進取,自作自受。的士業本來擁有專營優勢,包括隨叫隨停、專門的的士車站、可在指定禁區落客、可到一般私家車禁止通行的地區載客等等。特區政府近年投入大量資源改善行業服務,如推出違例記分制、的士車隊等,體現了對的士業界的重視。可惜的是,部分經營者和司機的不良行為,既讓市民失望,也導致政府的努力付諸東流。

  這些年來,涉及的士拒載、繞路、濫收車資、服務差劣的投訴不絕如縷,問題非但未有改善,反呈惡化之勢。的士業界本身推出的調查結果,也反映其服務水平每況愈下。比如,去年的相關調查顯示,58%受訪者表示滿意,相比2019年的65%為低。在這種情況下,主流民意支持引入網約車平台,倒逼的士業提升服務質素,也就順理成章。

  網約車收費往往比的士收費更高,但為何乘客寧願付出較高代價也要網約車?消費者的「用腳投票」,說明的士行業的萎縮不應歸咎網約車競爭,更不能怪罪所謂政府打擊白牌車不力,而是應該自我反省。有道是,「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的士業不是自我改善,反而一味委過於人,不斷發起罷駛、請願等行動,甚至涉嫌越界充當「執法者」,這只會引起市民更多的反感,加速的士業的衰落。

  網約車在香港越來越受歡迎,與其說是科技推動,不如說是的士業「助攻」。對的士業來說,求生之道不是抱殘守缺,而是面對現實、正視不足,勇於改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