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的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立足當下經濟形勢,堅持「穩中求進」為經濟工作總基調,以實事求是、奮發有為的態度制定預期目標。在時代發展浪潮中,「穩」與「進」被賦予了更豐富內涵,消費作為經濟增長關鍵驅動力之一,在提振暢通經濟循環上作用凸顯,二者皆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領會。
一、怎麼看待「穩中求進」
「穩中求進」是我國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中,為實現經濟社會長期健康發展而堅持的重要策略。它將穩定發展大局與重點領域突破有機結合,「穩」與「進」相互依存、辯證統一,充分彰顯了國家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平衡思維與長遠眼光。
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
「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基礎。它體現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避免經濟增長出現大幅波動。國家通過靈活運用財政、貨幣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穩定經濟增長,為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的環境。同時,「穩」還體現在對民生保障的高度重視,國家針對居民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致力於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與公平正義。此外,「穩」也體現在對各類風險的有效防範和化解上,包括金融風險、債務風險、外部環境風險等,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安定。
「進」是在經濟和民生穩定的基礎上,追求高質量發展與改革創新的目標。國家通過持續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繫愈發緊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從普通民眾到企業,都應深刻理解並堅定不移地堅持「穩中求進」的發展基調,共同努力增強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消費以提振暢通經濟循環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在5%左右,這一目標審慎權衡了發展需求與現實條件,盡顯務實考量。當前,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多變,投資和出口面臨國內外諸多因素的顯著制約,而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憑藉其較強的自主性,能夠切實有效地帶動生產。消費需求的增長會促使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推動企業投入更多資源進行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從而為經濟增長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此同時,消費潛力的釋放能夠有效促進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社會再生產環節的緊密銜接與高效流轉,進而構建起穩定且可持續的良性經濟循環。
當前,我國國內消費場景和消費行為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突破這一現狀,迫切需要我們積極探索並構建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和創新型的體驗方式。例如,借助數字技術構建數字化消費場景,實現商品與消費者的精準匹配;推動不同消費領域的跨界融合,創造全新的消費體驗;對消費服務模式進行全面創新,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品質;大力推進社區消費體系建設,挖掘社區經濟潛力;積極倡導綠色環保與可持續消費理念,引導消費者選擇綠色產品和低碳生活方式。通過這些舉措,不僅能夠充分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大幅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能夠有力地推動消費市場的持續增長和拓展。此外,增加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也是促進消費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推動結構優化動能轉換
「穩中求進」作為應對複雜經濟環境的戰略選擇與實現長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通過穩定發展大局與重點領域突破,不斷推動結構優化和動能轉換。在此過程中,積極促進消費提質升級,構建多元化消費場景、釋放消費潛力,暢通經濟循環。穩與進協同共進,消費與發展深度融合,共同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推動中國經濟航船在複雜多變的浪潮中穩健前行。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特區行政會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