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中美關係/OpenAI「斷供」的政治算盤打不響\宇 文

時間:2024-06-29 04:02:53來源:大公报

  OpenAI將從7月9日開始禁止中國獲取OpenAI的工具和軟件。OpenAI斷供中國看似意外卻在預料之中。

  說其意外,是因為中國是人工智能(AI)領域的大國。OpenAI斷供中國,將失去中國龐大用戶群和大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移動電話用戶規模達17.27億戶,5G移動電話用戶數達8.05億戶,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5倍;2024年淨增5G移動電話用戶2.44億戶,淨增量較上年高出3840萬戶。

  OpenAI的系列聊天機器人模型ChatGPT,到2024年5月已經進化到GPT-4o,處理文本、圖像、音頻能力更自然、流暢。ChatGPT的使用、完善和升級,中國用戶貢獻良多。斷供中國,OpenAI失去的不僅是市場利益,也不利於後續產品的優化和升級。

  OpenAI斷供中國,也在預料之中。拜登政府從對華「全面脫鈎」到對華「去風險」,對華科技封禁一再加碼。一方面,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科技企業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在半導體產業鏈和供應鏈方面對華進行孤立和封禁,阻止中國前沿科技產業發展。AI是全科技競賽的新領域,美國希望通過斷供中國確保美國在AI領域的標準制定權和市場主導權。

  美霸權主義嘴臉表露無遺

  近日,美國更要求在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某些投資進行監管,禁止或要求限制中國在AI和其他技術領域的投資。OpenAI斷供中國,充滿了濃厚的政治意味,也有被美國「政治正確」綁架的無奈。顯然,美國「政治正確」綁架之下,美國科技企業不得不懾服於美國淫威,成為美國對華科技戰和極端競爭的工具。因此,OpenAI斷供中國,也在意料之中。

  不過,相比英偉達等科技企業,OpenAI配合美國斷供中國,更像是被美國綁架和利用的犧牲品。該公司的大模型產品還不成熟,需要更大的流量運用和市場推廣中進行優化和完善。失去中國大市場和成熟的市場用戶支撐,也將拉低OpenAI的市場影響力和產品競爭力。

  OpenAI斷供中國,也對中國AI產業帶來一定影響。美國在AI技術、軟硬件等領域具有先發優勢,而且率先推出ChatGPT系列產品,擁有更多的核心技術,也在技術標準和規則制定上佔有先機。加之美國在AI領域對華封禁,短期內或讓中國用戶陷入「斷糧」困境,也會對一些模仿、複製或以OpenAI大模型為基礎的中國AI公司帶來釜底抽薪的影響。一些正在研發和運行的AI項目也將面臨擱淺尷尬,導致中國相關AI項目創新能力受挫。

  不過,OpenAI斷供中國的影響是暫時的。

  首先,從中國政府到中國企業再到中國用戶,不僅經受了來自美國政府全方位對華極端競爭政策的考驗,也對美國科技企業無奈充當美國制華工具有了充分認識。簡言之,中國不僅不再相信美國,也對美國企業失去幻想。在此情勢下,OpenAI斷供中國,只會讓中國加速自主技術研發,通過體制機制和市場人才優勢,突破美國的AI封鎖,實現AI領域的突破與超越。

  阻擋不了中國AI發展步伐

  其次,中國在AI科技新賽道已經處在世界第一梯隊。《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中國AI企業數量已經超過4000家,2023年AI核心產業規模達5784億元,增速13.9%,生成式AI企業採用率已達15%,市場規模約為14.4萬億元。美國史丹福大學發布的《2023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顯示,中國AI領域發表論文數量居首位,在發表論文總量世界前十的機構中,中國共佔九席。

  其三,OpenAI斷供中國難阻中國AI發展步伐,反而會倒逼中國AI企業加快布局,提供性價比更高的國產大模型替代方案。就在OpenAI停服中國後,百度、騰訊、阿里雲等第一時間向國內用戶提供高效便捷的專屬遷移服務。此外,也將促進中國AI領域加速洗牌,「卷」去名不副實的空殼AI企業,形成AI領域的良性競爭,從而形成具有獨立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國產大模型。

  其四,美國雖然在AI領域技術領先,而且還有軟硬件優勢支撐,但中國的優勢在於應用領域,14億人的大市場,只要有好的AI模型,在形成不錯的生活體驗後,就能迅速拓展到生產領域。如果說美國玩的是AI技術體驗,中國則將AI技術應有於廣泛領域。

  從工業質檢、知識管理、代碼生成、語音交互……當前,中國AI正從單點應用向多元化應用、從通用場景向行業特定場景不斷深入,加速邁向全面應用新階段。特別是隨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突破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興起,人工智能為各行業實現產品和流程革新提供了更加先進的工具和手段。

  因此,OpenAI斷供中國,不僅是美國政治操作下的損人不利己,也充滿了美國AI企業的技術倨傲。

  國際關係學者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