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井水集/誰應該「面紅」?

時間:2024-04-27 04:02:18來源:大公报

  香港近日迎來強降雨天氣,許多商場因配合「走塑」而不再提供塑膠雨傘袋,改為在門口安裝雨傘除水器,但畢竟沒有雨傘袋好用,因此地面仍被雨水濺濕,清潔工人為擦乾地面忙個不停。有市民擔心增加滑倒受傷的風險,並不是毫無理由。

  市民適應新例需要一段時間,目前還有不少人不會或不習慣使用除水器,在黃雨天氣下相當狼狽。商場的地面不同於街道,很多是瓷磚鋪就,有雨水就打滑,長者和小朋友最高危。有大律師指出,商場有責任管理場地安全,如果有人在商場內跌倒受傷,商場需負起主要責任。就算安裝了除水器,但如果有證據證明跌倒因場地所致,商場很大機會要作出賠償。

  大商場還好些,一般屋邨商場未必有條件安裝除水器,而屋邨長者數量最多,雨天進商場可謂步步驚心。

  環保的理念應該支持,但凡事須適度,過猶不及。畢竟,人們生活在「塵世」而不是真空,故任何政策措施都要務實求真,要考慮香港的實際情況,要以便民及安全作為主要考量。若不顧客觀現實一味盲幹,那就不是環保,而是變成擾民。

  塑膠因為其難以降解的特性,被一些環保人士視為「死敵」,亟欲去之而後快。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人類找到更好的替代物、或者未完全改變觀念之前,塑膠仍會長期存在。希望一招「走塑」就能同塑膠徹底說拜拜,並不現實。

  有人說,搞環保應該「迎難而上」;也有人說,遇到困難就叫停者應「面紅」。聽起來大義凜然,其實都是不食人間煙火,不了解實際民生疾苦,是將個人理想強加到其他人身上。這樣的人,才應該「面紅」。

  最純粹的環保,就是完全停止工業化生產,回到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然而,這有可能嗎?

  實事求是,充分考慮現實條件和承受能力,做好準備、循序漸進,才不會適得其反,才能把好事辦好。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