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國際關係/美國打「台灣牌」還能打多久?\宋魯鄭

時間:2022-05-27 04:24:13來源:大公报

  年邁的美國總統拜登只要出訪,必然會出現「口誤」。他的首次東亞行也不例外:在日本回答記者提問時,第三次就兩岸議題走火,聲稱將「武力保護台灣」。與過往不同的是,不僅白宮和國防部迅速表態澄清,隔天他本人也首次親自自我否定。然而,這到底這是真的「口誤」,抑或是一種策略性試探?

  拜登「口誤」抑或「試探」?

  首先,拜登的「口誤」已非一兩次。他執政後,在國際國內事務出現口誤隨後再被修正的事情已經多次。比如他在波蘭公開演講說普京不能再掌權,還稱美國「要確保『俄羅斯』擁有標槍導彈」,而「匈牙利」成功抵抗了俄羅斯的「入侵」。他在國內甚至忘記了自己提名的國防部長的名字。不過,下級修正上級在任何國家都是不正常的嚴重政治事件,都會挑戰國家領導人權威。這也從一方面看到美國制度的問題:下級管不了總統「口誤」,總統也管不了下級修正他。這會影響到拜登和這個制度在任何問題上所做承諾的可信度。

  其次,中美當下還沒有攤牌的惡性突發事件,從美國的角度講,戰略模糊符合它的利益。軍事保護台灣是美國最大的一張牌,它具有威懾和交易兩大效果。只有威懾和交易失效後才會打出來。比如中國破壞美國對某個重要國家的制裁。而且這樣重大的政策變化,不可能在出訪他國時以回答記者提問的方式講出來。更何況,美國要達到通過台灣遏制中國大陸的目的,一定是要有道德高地,不能是它先出手挑釁。就如同這次俄烏衝突,否則它很難要求歐洲盟友一起參與。

  第三,中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國家,如果攤牌,將導致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的癱瘓。目前拜登外部有俄烏衝突,內部則面臨中期選舉和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兩大挑戰,所以除非美國面臨霸權立即喪失的危險,否則這個後果也是美國不願看到和承受的。

  不管拜登是不是「口誤」,上述因素決定了美國目前難以改變一個中國政策。但他老是「狼來了」的表現,會增加兩岸誤判風險。

  但不管如何,有兩點是很清楚的:

  第一,美國打「台灣牌」的實質沒有變,而且打的是組合拳,包括政治、經濟、外交、軍事、輿論、科技等。「台灣牌」只是其中一部分,但對美國而言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

  第二,目前大陸沒有放棄和平統一,台灣當局沒有宣布「法理『台獨』」,美國沒有改變一個中國政策,這也是兩岸和中美之間仍然鬥而未破的原因。從中華民族的角度,兩岸統一並不僅僅是主權和治權完整問題,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中美實力消長的角度看,未來的時間站在中國一邊,所以要有足夠的戰略定力,盡量推遲或者避免中美攤牌,最終實現和平統一。

  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角度,除非台灣當局越過紅線或者美國改變一個中國政策,大陸都不會改變和平統一的方針。因為統一的目的是要「一加一大於二」,而不是相反。兩岸的中國人通過各自艱苦努力,今天都實現了富裕,可以說這都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寶貴財富,自然無比珍惜。這也是為什麼2021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和拜登總統舉行的首次視頻會晤上再次重申:「中國實現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我們是有耐心的,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沒有任何人能阻擋中國統一

  其次,兩岸統一真正的阻力在於美國。目前全球所有大國都深陷各種危機,而且都非常難以化解。東西方實力對比正日益向中國傾斜。但與此同時,西方國家根基還在,仍然具備相當的實力,在許多領域也仍然領先中國。客觀而言,東升西降是事實,西方實力仍然在我們之上也是事實。尤其重要的是,當下日趨衰退的西方正利用它最後的實力,增大中國統一的成本,阻撓統一。

  正如美國國防戰略智庫的學者埃爾布里奇.科爾比在他的新書《否定戰略》所公開提出的:製造台海動盪、迫使中國動武,阻止中國崛起,繼續稱霸世界,符合美國最大利益。代價只不過是犧牲台灣人的生命,換取美國再次偉大的機會是絕對值得的。

  既然時間在中國一邊,一方面要做好統一的各項準備,另一方面我們完全可以耐心等待挑選最有利的時機。

  其三,和平統一最有效的方式還是靠經濟融合。德國統一模式值得中國借鑒。西德一直利用自己的經濟優勢敞開接納離開東德的民眾,從1948年到1960年就接納了260萬人(後被柏林牆阻止),相當於其總人口的4.3%。最後雙方統一時,西德承擔了全部成本,像東德重建、福利投入等,也包括違背市場原則以一比一的比率進行雙方貨幣兌換。目前台灣出口對大陸依存度高達42%,經濟總量僅為大陸的4%左右。今天如果大陸以優惠政策放開接納台灣民眾,台灣當局根本無法阻擋。除了和大陸統一,別無選擇。這種方式,西方也很難介入和反對。

  總之,兩岸統一從來不是問題,如何實現統一的低成本、利益最大化和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是我們所真正追求的。而這一過程,要高度警惕美國的破壞。拜登可以用「口誤」來否認,但美國當局對華政策面臨挑戰卻是不爭的事實。

  旅法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