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港事港心/抗疫要迎難而上 不能見步行步\艾華斯

時間:2022-03-16 04:24:52來源:大公报

  疫情發展至今,已超出了很多港人的想像,而特區政府的抗疫手法也飽受批評。例如有人認為,現在的抗疫舉措有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遇到困難和樽頸時,便不斷的將貨就價,甚至遇難而退,等等。

  對於確診者和密切接觸者,政府最初的做法是把他們送往醫院和隔離設施,但後來感染人數劇增,醫院病床和隔離設施無法全部收治,政府於是啟動「居安抗疫」計劃,容許部分輕症患者和密切接觸者進行家居檢疫。政府最初表示,家居檢疫人士在檢疫期內要佩戴電子手帶,以確保他們留在居所內。可是,有人忽然又稱,由於家居檢疫個案數量非常多,部分人士不懂使用手帶,所以已暫停派發手帶。

  隔離設施不足就容許家居檢疫,沒有足夠人手分發電子手帶就索性停發,無視這種做法會造成家居檢疫者任意外出播毒的漏洞,雖有抽查工作,但根本不可能百分百保證。而任由這些輕症患者和密切接觸者遊走於社區,會增加病毒傳播風險,令第五波疫情拖得更長,更遑論做到「減少死亡、減少重症、減少感染」的目標。

  欠缺全盤計劃抗疫事倍功半

  事實上,這種見步行步、缺乏通盤考慮的例子還有不少。早前因為要進行強檢者大排長龍,資源人手又不足,政府就決定接納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容許快測呈陽性的市民透過網上系統申報,毋須再經過核酸檢測確認核實。此舉無視可能帶來的混亂和誤報、瞞報、濫報。

  又如「安心出行」,政府以出現確診個案曾到訪的場所已遍布全港,在執行上無法做到將所有這些場所納入強制檢測範圍,加上核酸檢測出現樽頸等理由,於是暫停將之納入強制檢測的做法,同時亦暫停透過「安心出行」向曾前往有關場所的市民發送感染風險通知。那就近乎於將「安心出行」的功用廢掉了,試問如何有效抗疫?

  更不用說早前因應醫院床位不足而放寬患者出院準則,以及將大廈納入強制檢測名單的準則,即由同一大廈內出現一個確診個案放寬至兩個確診個案才納入強檢等等。

  過去一段時間,政府抗疫缺乏清晰方向和通盤考慮,以致疫情不斷惡化。政府遲遲未展開全民強制檢測,至今已錯過了最佳時機。其實,錯過時機的又豈止於此,政府要在安老院舍推動「閉環管理」,已有十多個改裝貨櫃安裝在院舍,供院舍員工居住,但「閉環管理」只屬自願性質,效果存疑。有業界認為,疫情發展至此才實施已經太遲,若在疫情初期推行或許會有效,但現在是已錯過了時機。

  市民看到政府見步行步以至一再錯失抗疫時機,可謂心焦如焚,但偏偏政府卻給人好整以暇的感覺,每天死亡率都在破世界紀錄了,卻還在嘆慢板,以致坊間甚至都在懷疑政府內部有人抗拒內地的支援,在搞「軟對抗」。例如中央近月緊急運送大量抗疫物資支援香港,卻因為政府缺乏統籌和協調機制,致大部分物資未能及時發送,要寄存在倉庫之中,使得眾多染疫居家檢疫的市民遲遲未能獲得應急物資,乾着急指責政府發放物資又慢又亂。

  改變墨守成規思維方式

  政府每每以人手不足為由,但市民就奇怪,18萬公務員不是可投入派發物資嗎?愛國愛港力量表示願意協助政府派發內地援港物資,但未獲當局安排。政府實應建立負責統籌協調的指揮平台,安排協調公務員總動員落區抗疫,同時善用社區力量和義工隊,用盡用好中央給予的支援,才有望控制疫情。

  總之,抗擊疫情不能見步行步、遇難而退,相反要迎難而上,才能打勝這場硬仗。如此缺乏方向和通盤考慮的抗疫策略,市民根本就不知道會被引領到何方,終日惶惶,擔心防疫政策朝令夕改,不知將如何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同時還要面對天天都有數百人染疫病歿。

  香港正處於危急之秋,當局應急民之所急,改變過去墨守成規的思維方式,真正行動起來,做到靈活快速應變,盡快制定抗疫時間表和路線圖,讓市民看到政府的全盤計劃,繼而相信只要配合政府政策,就能看到曙光,走出疫情陰霾。而不是一再強調自身能力有限,甚至把責任推到市民身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