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深度評論\考評局須正視問題糾正錯誤\梁一鳴

時間:2020-05-21 04:23:50來源:大公報

  近日來鬧得熱烘烘的歷史科考題風波,引起很多人擔心:考評局多年來建立的公信力和專業自主受嚴重打擊,歷史教育包涵的高階思維能力和評核考生的「開放性題目」受壓制;香港教育將會受干涉,使教師失去專業自主;而教育局要求取消試題的建議,更被視為對考生不公,雲雲。

  筆者當過中學歷史科老師十年,從事歷史教師培訓十多年,曾積極參與中學歷史課程改革,推動引進資料題和考試形式改革,亦當過考評局審題員,目睹今天出現的風波,痛心疾首,不得不仿效尊敬的蔡熾昌先生,發聲維護歷史教學的專業性和歷史考評的嚴肅性。以下從三方面表達自己的看法:

  第一是考題的合理性

  首先,這條題目是屬於「資料分析」的試卷一,重點應該是考核學生對歷史資料的分析和應用能力。考題形式是「資料與開放性論說題目」混合,以資料C和D為基礎或「彈板」,把考生引到後半部長題目作答,所引用的資料是論證考題時發揮的論據一部分,這兩部分應該是緊密結合,有嚴謹的邏輯相關性和史實的正確性,以合理地支撐對命題的論證。

  如果這條題目所問的是「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那麼,這兩段資料應該是出題者心目中「利」的樣板。這方面,資料C是成立的,然而,資料D引述的有關革命黨人在1912年向日本財閥貸款安排,頂多是一項權宜性的利益交易,更何況中方要以大冶鐵礦抵押,付高昂的利息,即使當時革命黨人內部(以章太炎為首)也有強烈反對意見,認為是辱國行為,因此談不上是日本對中國的「利」事。由於學生沒有深入認識這件借貸事件,所以資料D本身有一定的誤導性。

  我估計,出題者的思路是預先設計了論題,資料只不過是引子,作為「利」的樣板。這種「借(資料)題發揮」,「借艇割禾」手法是考評局歷史命題組常用的,但不應該把資料「斷章取義」化,「削足適履」化,這有違歷史教育專業精神。

  有違歷史教育專業精神

  再者,討論歷史事件利與弊,應結合較具體的歷史情景。如果要求學生只以1912年革命黨人向日本財閥貸款一事作利弊探討,學生就可具體議事論事,表現出對歷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更為合理。本題目卻考問1900-1945年的事情,範圍太廣泛,學生難以掌握評論焦點。

  第二是考題的區別效能

  蔡熾昌先生指出這條題目能夠發揮區別學生能力的作用,這絕對是的。其實,如果對資料作更深入的探討,例如考問學生分析資料背景、含義和資料間的矛盾等,也可以很好地區別學生能力的。試卷一既然是以資料分析為重點,本應多加發揮的。就本題而論,由於資料D有誤導性,作為論據的功能也受到嚴重削弱。再者,題目要求學生探討的歷史時段涵蓋1900-1945年,其間政局多變而複雜,考生要在約二十分鐘的時間內,憑「就你所知」作答,所提供的論證又只是零碎的、不全面的,那麼,真能對學生作能力區別嗎?以一條專修中國近代史大學生尚且難以應付的題目,要求中學生應付,是否過分了呢?

  我看到網上一份以考評局名義發出的考生答卷(可能是冒名的,因是違反程序的),用意是用來證明考生應大體上回答「弊大於利」,他們能夠應付考題的要求,不能看低考生的能力啊!但從未知真假的考生答卷內容所見,盡是表態式的、論據單薄的答案,難道這是出題者期望的優秀答案嗎?如果是的話,真是令人驚訝。希望考評局同仁能公開此考題的評分標準,讓我們明白什麼是出題者心目中的能力區分度。

  因此,從命題層面來看,這是一條設計失誤、含誤導性和影響學生作答表現的題目。如果我是審題員,肯定會提出以上意見。

  第三是題目的適切性

  有人覺得這次考題風波,是因為「中央」認為考題傷害了中國人民感情和「政治不正確」,於是對考題口誅筆伐,打壓思想和言論自由。網上有教師引述英國劍橋考試局的一條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歷史考題:「德國納粹統治對大多數德國人帶來好處。你是否同意?」以說明歷史討論不應有界限,不應訂立底線壓制思想自由雲雲。

  很可惜,現實並非如此。首先,這條劍橋考題本身不具備很大的開放性探討。更弔詭的是,德國考試局一定不會出這樣的考題,因為是碰到紅線了,別的國家會認為是復辟納粹主義。同樣,日本考試局也不會,更不敢出一條「朝鮮在日本統治期間走向到現代化。你同意否?」的試題,因為這必然遭到朝鮮和韓國的強烈反感及抗議。這是政治層面的現實,不能不面對。中國人民經歷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有計劃、有組織的侵略和殘害,受害甚深甚痛,對這抽離式探討「日本對中國利弊的討論」,所作出的強烈反應難道不是理所當然嗎?喪家舉殯,你去討論墳場地點利弊,是否合宜?希望考評局歷史出題組今後吸收教訓,提高這方面的政治意識。

  考評局自成立以來,本建立了非常嚴謹,公正、專業的出題和評分機制,真正對教育存敬虔之心的人,不應輕易損毀它;此外,它也有成熟的糾偏消錯的經驗,不斷提高出題水平,如果這條考題真有對考生做成不公和不合宜之處,相信應會作出合理的安排,也會採取措施,讓學生的成績不受影響。

  謹以此文與歷史教育同工共勉,一起守護歷史教育專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