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教育國際化的問題和誤解/陳一丹

時間:2018-09-12 03:16:49來源:大公報

  過去半個世紀,世界各國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從1970年到2015年的45年間,全球留學生總量從80萬人增加到450萬人。2015年34個OECD成員國的大學新生中,有5.6%來自海外。

  高等教育國際化,已經是一個規模上千億美元的產業。教育國際化出現新的趨勢,不再局限於高等教育領域。在中國,出現針對中小學生甚至幼稚園小朋友的線上語言教育平台,招聘美國教師遠道而來教授英語,解決過去中國英語教學受師資限制,以及重寫作、輕聽說的痛點。再如國際夏令營、一年期跨國交換生專案在中國的初、高中廣受歡迎。目前哈佛上海中心、耶魯北京中心、昆山杜克大學、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等一批國際教育合作專案在中國落地,對培養國際視野,促進人文交流,起到正面作用。

  教育國際化的三重推手

  首先,教育國際化的最強推動力,是經濟的全球化。1997年,全球貨物總出口額為5.6萬億美元,2017年,這一數字增長3.2倍至17.9萬億美元。1997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淨流入總額0.46萬億美元,2017年這一數字增長3.3倍至1.86萬億美元。隨之而來的,是對國際化人才的巨大需求。

  其次,教育開始出現跨地域體驗消費的趨勢。在教育領域,騰訊課堂作為中國最大的職業教育線上平台,累積為3億用戶提供了超過10萬門網路教育課程。通過線上學習,視障按摩師學會了英語交流、山區媽媽實現了室內設計師的夢想。現在,每天還有數以千計的美國教師通過互聯網與中國學生視頻連線。教育成為美國對中國服務貿易出超的重要來源。

  第三,國際間的教育合作機制越來越靈活,內容越來越豐富。美國線上教育平台Coursera與包括清華、北大、東京大學、莫斯科理工在內的全球八百所大學達成合作,提供英語、中文、日文、俄文課程、和帶字幕的多語種教學課程。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學生數以百萬計,成為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生源地。

  然而,教育國際化的實際效果如何,沒有結論;二則,對教育國際化的理解局限在教書育人的範圍內,科研成果在國際間沒有能夠充分共用。

  教育國際化的實際效果如何?有至少兩種截然相反的論述。一種認為教育國際化讓優質教育資源在全球重新分配,使得來自不發達國家的學生也有了享受一流教育的機會。另一種觀點認為,學生的跨境流動實際上導致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人才虹吸」,優秀的畢業生向先進國家集中,後進國家留不住自己最聰明的子弟,製造新的不公平。由於研究不夠充分,只有爭論沒有結論,成為教育國際化進程中需要繼續考察的課題。

  培養國際化人才是教育國際化的目標之一,但非全部。根據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NSF)的統計,2016年全球發表的所有科技論文中,21.7%的作者來自不同國家。根據OECD的統計,2015年成員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畢業生中26%是國際學生,保證大學的科研成果是全球共用公共產品。

  國際化沒有改變教育向善的理念、沒有改變需要尊重教育本身規律、沒有改變增進不同族群互相包容了解的出發點。從多角度研究教育國際化的影響,是消除偏見和誤解的第一步。

  我看到各國教育機構對教學和科研的不同做法。例如美國的通識教育、德國的學徒制、英國高校與社區的和諧關係。這些寶貴的財富啟發我思考,對促進國際間教育合作上,大致可以有兩個方向,第一是增進了解。這些在不同國情下發展出來的模式,是教育國際合作優勢互補的基礎。第二是促進分享,讓好的經驗,好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間推廣普及。

  增進了解推廣成功經驗

  朝向這兩個方向,我和團隊做了兩件事情。一是成立「一丹獎」,鼓勵針對教育本身的研究和實踐。2017年的「一丹獎」分別頒給了提出「成長型心態」的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以及致力於改變貧困鄉村教育的哥倫比亞新學校基金會創始人Vicky Colbert。這兩位傑出女性對教育的貢獻,被應用於多個國家並皆取得效果。新一期的「一丹獎」評選已經啟動。相信未來「一丹獎」會成為推動國際間教育合作、推廣優秀的教育科研和實踐成果全球推廣的重要平台。

  第二件事,是在推出「一丹獎」的同時,與經濟學人信息社(EIU)合作推出「全球教育未來指數」(WEFFI)。去年發布的第一期「全球教育未來指數」從政策、教學環境、社會經濟狀況三個方面,衡量全球35個主要經濟體的教育體系,應對未來科技和人才市場需求挑戰的能力。這35個經濟體佔全球人口總數的77%、全球GDP總量的88%。

  評估的結果暴露出一些普遍性問題,比如教育投入的不足、對教師支持的不夠、教育政策執行不力。即便是諸多有發達大國印象的教育強國,實際情況也不樂觀。新一期的「全球教育未來指數」正在編製中,範圍擴大至50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全球93%的GDP。在國際間建立針對年輕人、針對未來的教育「標桿」,目的是促進國際間教育的互相了解與合作進步。

  教育國際化是一個宏大的命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丹獎、全球未來教育指數則是在這一宏大命題下的新鮮嘗試,希望對增強理解、促進交流起到積極作用,對辦好教育這一千年大計有所幫助和啟發。

   騰訊主要創始人、一丹獎創辦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