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昨日在北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為地緣政治複雜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而加快重構的大背景下,第三屆鏈博會的召開不僅是中國積極應對新時期挑戰的重要舉措,更展現了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深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大國擔當,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第三屆鏈博會吸引了來自7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機構的超過650家企業和機構參展,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佔比超過65%。今次鏈博會出現了不少新面孔,有230多家是首次參展的新夥伴,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也是首次亮相。從企業參展數量及國際覆蓋面來看,第三屆高於首屆鏈博會參展企業510家,也高於第二屆鏈博會參展企業600家。第三屆鏈博會規模空前,凸顯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的話語權持續提升。
更引人注目的是,第三屆鏈博會國際化水平更高,這體現在歐美企業增加,佔境外參展商總數的一半,其中美國參展商較上一屆增加15%。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歐美企業對參與中國市場、融入中國供應鏈的興趣有增無減,反映中國作為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任何「脫鈎斷鏈」的圖謀都是不切實際的。以稀土為例,中國提供了全球市場九成以上的精煉稀土,這是汽車、飛機、輪船乃至導彈等製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些原本為躲避關稅戰而離開中國的外國企業,最近希望重新進入中國市場,為的是可以獲得不受限的稀土供應。這也是美國急於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最近重新向中國開放部分芯片的重要原因。
本屆鏈博會的鏈式邏輯更加清晰,創新引領更加突出,設置了先進製造鏈、智能汽車鏈、綠色農業鏈、清潔能源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等6大鏈條和供應鏈服務專區,覆蓋了從基礎研發到終端運用的全產業鏈。本屆鏈博會還設置「鏈博首發站」新品發布專區,集中展示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和新場景。有別於前兩屆鏈博會注重展示供應鏈環節,本屆更強調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融合,背後反映的是中國在高端製造領域的技術進步,已從「製造大國」蛻變為「智造大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不可逆轉。
鏈博會是一面鏡子,彰顯了中國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不管外部勢力如何遏制打壓中國發展,效果總是適得其反。從當年的「兩彈一星」到後來的航空航天、全球定位系統,再到今日的人工智能、高端芯片,中國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自力更生,實現飛躍式發展,趕上甚至超過國際一流水平。
但與霸權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的發展是全世界的機遇,中國堅持合作開放才能帶來共贏發展,堅持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國際貿易體系,一直以實際行動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運行,為世界經濟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正如何立峰副總理在開幕式上指出,中國堅持分工合作、開放包容,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互利共贏的推動者,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鏈博會的召開印證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強,進一步堅定了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信心。香港要緊緊抓住國家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機遇,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擴大香港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所扮演的角色,讓東方之珠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