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社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香港迎來新機遇

時間:2025-05-01 05:01:21來源:大公报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第一次獲寫入法律,為民營經濟創造了更好的發展環境。香港積極對接內地民營經濟的發展需要,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強化「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

  內地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茁壯成長,在推動發展、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近年來,內地在創科領域異軍突起,從騰訊、華為、比亞迪成為舉足輕重的跨國大企業,到DeepSeek、宇樹機器人等火爆出圈,充分展現了民營經濟的創造力,凸顯了在百年變局之下民營經濟對中國高質量發展、抵禦外來壓力的重要性。

  毋庸諱言,儘管民營經濟在國家經濟總量中的地位上升,但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社會上針對民營經濟的各種隱形或顯性的歧視仍然存在。國務院及各部委不時發布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的文件,包括三令五申要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打破市場准入壁壘、擴大民營經營範圍等,原因正是民營經濟仍然面對各種不公平待遇,其權益仍未受到足夠的保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營經濟的積極性,阻礙了民營經濟的升級轉型、做大做強。

  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旨在將中央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舉措上升為法律規範,鞏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民營經濟的發展成果,充分體現中央對民營經濟發展理論和實踐的一脈相承、與時俱進。

  這是第一次將「兩個毫不動搖」寫入了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確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這三個「第一次」,凸顯將支持和保障民營經濟的法律制度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具有重大法治意義。

  民營經濟促進法共9章78條,重點內容包括:保障公平競爭、優化投融資環境、支持科技創新、注重規範引導、強化服務保障、加強權益保護。通俗點講,這部法律清理了針對民營經濟的各種歧視性存在,讓民營經濟真正獲得了與國有經濟平起平坐的法律地位,這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對提振民營經濟積極性、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民營經濟促進法雖然是一部內地法律,但為香港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諸多新機遇。比如,法律鼓勵民營企業利用各種方法融資,包括上市或私募基金,香港的國際化環境、成熟的金融市場和優秀的專業服務,可成為民營經濟的融資中心,吸引更多優質民營企業來港上市,並通過香港「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又比如,這部法律支持民企參與科技創新,特別是人工智能、綠色能源和高端製造領域,香港的創新科技生態系統包括香港科技園、數碼港以及正在建設中的河套園區、北部都會區,可與民企合作,共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再譬如,這部法律支持民企吸引高端人才,香港的人才引進政策可與之對接,吸引民企高管和技術人才移居香港,用好香港國際優勢和各種資源要素,加速民企壯大。

  深入了解民營經濟促進法,不難發現香港機遇處處。香港積極對接民營企業的發展需要,就是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在服務民營經濟的過程中,香港將獲得更大發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