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社評/制定時間表消除兒童貧窮問題

時間:2021-11-15 04:26:21來源:大公报

  《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日前發表,貧窮人口不斷上升,當中兒童貧窮人口在政策介入前多達27萬多人,情況在惡化。有社區團體調查更發現,逾八成貧窮兒童因照顧家庭影響學習成長。香港的貧窮問題是結構性問題,縱然不可能全部消除,但兒童貧窮及跨代貧窮問題必須得到高度重視,應積極完善政策,研究制定具體時間表,以基本消除兒童貧窮現象。

  一條貧窮線,將香港人口分成兩組,在貧窮線下的人群每天都在掙扎中度過。在職貧窮、兒童貧窮、長者貧窮等等,不同貧窮群體都需要政府和社會的關注。從社會政策的角度,兒童貧窮往往導致跨代貧窮,對整個社會發展的影響也更為深遠,需要更多的重視。

  現實是,香港兒童貧窮人口不斷增加,貧窮發生率高達27%,即便是政府政策介入之後,也達到8.4%。儘管從絕對數目來看未必是歷年最高的,但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貧窮問題多年來為人詬病。

  以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早前進行的調查為例,逾八成受訪貧窮兒童需做家務、照顧家庭,每星期照顧家庭的時間平均為10小時,當中近半要幫忙煮飯,另有近一成兒童需參與賣廢紙、紙皮。有兩成受訪兒童出現休息、精神不足問題,沒時間做功課,更有近33%受訪兒童沒有餘錢外出活動。也就是說,貧窮問題嚴重影響到兒童及青少年的學習成長,容易導致上一代貧窮延續到下一代身上。

  應當看到,特區政府為扶貧減貧推出了大量政策,例如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推出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優化在職家庭津貼計劃、落實一系列改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措施,包括大幅增加租金津貼及放寬多項特別津貼資格等等,成效有目共睹。但關於兒童貧窮問題,特區政府各自為政,長期以來分散在不同的政策部門,缺乏統籌性、更具針對性的制度與處理機制。

  實際上,單親家庭、新移民家庭及少數族裔家庭的貧窮兒童比例,與全港家庭貧窮兒童比例的差距更大;而因居住條件問題導致的貧窮兒童比例,也是所有類別中最高的。靠分散的政策與處理方式,只能起到「滅火式」作用,是被動式、應對式,難以觸及問題根本。只有系統性、恆常性的制度與政策,才能起到「扶貧、扶智、扶志」的目的。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並不是一句空話。今年國慶節期間,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落區看望劏房戶,直言「心情十分沉重」;盧新寧副主任探望劏房裏的兒童時,感嘆:「讓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長大,實在太對不起他們了。」要完全消滅貧窮問題並不容易,但基本上消除兒童貧窮現象是完全做得到的。劏房問題要解決,兒童貧窮更須解決。制定具體時間表,完善制度與政策,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創造一個「無窮香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