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提問環節
提問環節:
問題 ❶
香港醫療服務正持續優化,政府應如何進一步加強對長者和基層社群的公共醫療服務?
L1 黃浩明:聚焦「預防勝於治療」
香港現時醫療制度集中在公營機構照顧長者和基層,但隨着負擔愈來愈重,模式是否可持續成問題。應將醫療責任還給基層和地方,成立地區健康中心。此外可推廣家庭醫生概念。也要重視長者和基層精神健康問題,要以「預防勝於治療」思維解決問題。
L2 趙式浩:引入機器人助診士診症
醫療服務其中一個大問題是診療醫師服務的不連貫,令長者和基層產生不確定性,有改善空間。其次,醫療服務行業面臨較大人手空缺問題,故離不開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的幫助。我重申要引資引技術,例如可以引入機器人助診士和利用機器人進行初步病情診斷等。
提問環節:
問題 ❷
雖然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安條例》等已實施,為特區維護國安築起屏障,但反中亂港分子禍港之心不死,仍以「軟對抗」等手段試圖擾亂香港,破壞「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以及特區的良政善治,你有何建議進一步提高市民警覺性,以防範國安風險隱患?
L1 黃浩明:由三方面開展工作
現在需要從根本上令市民對國家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可以從日常化、專業化和普及化三方面開展工作。第一,要讓市民認識到國安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第二,有些安全問題涉及專業領域,需要依靠專業機構處理;第三,要及早將愛國思想和對國家的認識灌輸給學生和市民,由此「軟對抗」將不再存在。
L2 趙式浩:將正確思想灌輸社會
作為區議員,我對相關情況感到心痛,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利用平台做好解釋工作。反中亂港資訊持續滋擾社會,市民可能難以分辨,作為代議士應將正確思想灌輸給社會,並維護穩定。我參加了國安教育地區導師計劃,持續帶領居民參觀國安展廳,舉辦電影放映活動、嘉年華、憲法講座等,加深香港人對歷史和國家的認識。
提問環節:
問題 ❸
為鼓勵科普教育,你認為應怎樣協助政府將創新科技、人工智能等元素更加深入融入中小學課程之中?
L1 黃浩明:從日常應用入手培養
科普教育早前已透過STEM課程進入本港小中大學內,科普是希望學生掌握多方面技能,並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讓他們了解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而產生興趣;中學生就會開始利用科技、AI幫助社會解決問題;大學生則會從更深入的角度思考如何使用科技解決重大社會問題等等,希望從日常的應用着手,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L2 趙式浩:在核心課程使用AI
可以在中小學核心課程使用AI,以減輕教師負擔和提升教學效率。此外,場景化教育很重要,須讓學生親身感受。同時,要平衡對AI的依賴問題,故在應該教育學生,AI只是輔佐作用,不能代替邏輯思考和心智發展。作為代議士和「橋樑」,有責任將科技帶到日常生活,由課堂開始讓他們感受科技帶來的進步,真正讓香港教育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