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新型工業發展聯盟近日正式成立,旨在促進政、產、學、研、投緊密協作,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香港新型工業發展聯盟近日正式成立,旨在促進政、產、學、研、投緊密協作,搭建香港新型工業合作平台,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聯盟創始成員、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表示,創建聯盟的基本目的是為企業創造一個跨界別合作平台,助力更多公司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促進內地企業「走出去」。來自內地和本港的聯盟成員分享其對聯盟未來的期待。\大公報記者 陳煒琛
莊子雄表示,科研成果的落地以及產業化不可能靠「單打獨鬥」實現。香港新型工業發展聯盟則搭建了一個涵蓋政產學研投五大領域的平台,業界能更有效尋找所需資源。莊子雄提到,聯盟將會推動重新定義工業範疇,並向政府倡議優化政策,如加速北部都會區工業用地開發、協助企業改造舊工廈為智能生產基地等。
促進內地企業「走出去」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補充,聯盟的目標之一就是幫助企業在香港建立智能生產線。他認為,將先進科技運用在製造業中,可以應對本港高薪、高地價挑戰,從而開闢出一條與內地大規模生產不同的競爭路線。
此外,聯盟還將助力內地企業走向世界。黎少斌表示,「應用場景」受國際認可是香港的重要優勢,擁有新技術的內地企業可來港設立先進生產線,取得國際認證,將香港作為進軍海外市場的跳板。莊子雄透露,聯盟目前正在收集業界痛點,將很快召開會議商討如何充分利用香港「一國兩制」優勢,在政策、合作及資金方面提供支援,以推動企業全球化和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明確將「綠色運輸」作為四大減碳策略之一。深圳地上鐵集團計劃未來兩年內在香港投放2000台新能源物流車,服務本港物流。但其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海瑩指出,香港新能源物流車充電基建仍待完善。她表示,可以借鑒內地新能源物流車的成熟推廣模式和政策經驗,通過聯盟推動與香港特區政府進行政策對接,並與香港高校合作獲取AI應用場景數據,提升物流效率。
深圳市磅旗科技智能發展有限公司則以建設「黑燈工廠」(無人化智能工廠)為目標。董事長吳小倩透露,計劃與香港高校成立聯合實驗室,在港重點打造AI應用場景,形成「香港研發+深圳製造」協同鏈條,推動AI技術工業化落地。吳小倩希望,「通過聯盟平台聯動香港與內地政產學研資源,加速技術、資本、人才的高效對接。」再借助香港自由港優勢將研發推向全球。
打造醫療工程生態圈
匯聚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柯天然表示,構建醫療工程生態圈能促進新型工業發展。他認為,香港憑藉國際認可的臨床數據及大灣區龐大的人口基數,已形成完整的醫療工程供應鏈,可以打造一個涵蓋醫學院、醫院、科技企業等的醫療工程生態圈,在此基礎下進一步細分賽道,吸引海內外企業來港落地。柯天然透露,目前工業總會已成立醫療工程及創新協會,而聯盟將進一步擴大合作網絡,對推動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有莫大的裨益。
合興食油集團香港及澳門營運總裁梁子琦表示,聯盟的成立促進業界與學界的信息互通。他說道,「透過與聯盟成員交流後才知曉,香港大專院校正準備推出智能生產相關的新學系。」梁子琦認為,透過聯盟,學界可以了解業界的實際需求,進而去設置相應課程,同時業界亦能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