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斑馬線險象頻現
道路規則規定車輛在斑馬線前須讓行人先行,但斑馬線人車爭路的場面卻每日都在發生,更不時釀成嚴重交通意外。大公報記者早前走訪全港多區的斑馬線「黑點」,發現行人在路邊等候過斑馬線期間,不時遇上車輛沒有停車,更有車輛與過路中的行人擦身而過,險象環生。
有汽車專家認為,必須提高斑馬線車輛須停車讓行人先行的公民教育。有議員建議,當局可考慮加強罰則及執法力度,亦可善用科技解決相關問題,例如採用人工智能(AI)鏡頭協助執法。\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蘇荣(文) 盧剛昌(圖)
據警方統計,去年全年有超過1000宗有人嚴重受傷及致命的交通意外,當中最大原因為不專注駕駛。今年截至8月2日,涉及有人嚴重受傷及致命的交通意外分別有424人及54人。因在斑馬線不讓行人而釀成的交通意外,間中也有發生。去年7月,一輛私家車經過數碼港道的斑馬線時未有停車撞向行人,導致該行人左腳腳趾被車輾過需要切除,司機被控一項危險駕駛引致他人身體受嚴重傷害,於今年7月被判入獄31日及停牌24個月。網絡上亦不時出現涉及斑馬線不讓行人的車Cam片段,紛紛聲討「馬路炸彈」,情況令人關注。
行人未「到岸」 車已急駛過
大公報記者早前走訪全港各區多個斑馬線「黑點」,拍下不少行人與車輛近在咫尺的驚險鏡頭。港島區方面,在滿布斑馬線的太古城範圍尤其嚴重,經常出現人車爭路的現象,例如在太榮路對開及太豐路對開的斑馬線,常有私家車及電單車司機,即使見到有行人在路邊等候過馬路但都未有停車,更有車輛在過路中的行人身邊近距離駛過。此外,在筲箕灣耀東邨港鐵站對開及鴨脷洲利東邨港鐵站對開,亦有類似情況。
九龍區方面,藍田啟田道啟田商場對開、秀茂坪商場對開、觀塘利安道順利紀律部隊宿舍對開的斑馬線;以及新界區沙田第一城寶城街、大埔太和邨寶雅路的斑馬線,均見有不少私家車、的士及貨車,即使有行人在路邊等候過馬路,但都未有減慢車速及停車,亦有車輛在行人未過完斑馬線到另一邊行人路,就已急不及待開車駛過,此時車輛與行人也只有2至3米距離。
安裝新黃波燈仍未改善
運輸署去年3月推出「智能斑馬線試驗計劃」,在葵涌葵聯邨對開斑馬線安裝新黃波燈,可發出閃動黃光的光環,支柱部分會發出閃動白光。另外,亦安裝熱能探測器探測駛近斑馬線的車輛和預備橫過斑馬線的行人,以調節燈光亮度和閃動頻率,加強提醒駕駛者讓路予行人。不過,記者觀察良久仍發現有車輛未有停車讓行人先行。
警方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就「沒有讓斑馬線上的行人先行」的執法數字共錄得329宗,違者可被罰款450元、扣3分,並且有機會被告「不小心駕駛」或更嚴重的罪行。警方不時會在全港各區舉行大型打擊違反交通規例的行動,針對涉及駕駛者和行人的不良習慣,包括「沒有讓斑馬線上的行人先行」、「駕駛時手持手提電話」及「不依交通燈號過馬路」等違法行為進行執法。其實所有行人及司機,無論是否使用斑馬線,都應留意四周環境情況,並應謹記遵守交通燈號及其他交通規則,切勿貪一時之便,罔顧自己或其他道路使用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