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眺明指今年的大閘蟹最快在九月初應市。至於上月應市的「六月黃」,蟹膏色澤鮮艷令人回味。
【大公報訊】記者賴振雄報道:今年首批大閘蟹最快九月初應市,有本港進口商表示,內地近期暴雨成災並未影響大閘蟹養殖,惟由於本港近期樓市與股市表現疲弱,加上越來越多港人北上消費,零售生意額料與去年相若。
內地今年持續暴雨,未有對蘇州一帶大閘蟹養殖場造成影響。大閘蟹老字號「老三陽」負責人祈玉鳳回覆《大公報》查詢時表示,近期當地天氣良好,加上內地做足品質監管,對今年供港的大閘蟹質素充滿信心。
網上一個關注大閘蟹的群組,近日已有不少市民分享品嘗「六月黃」大閘蟹的美食圖,相片所見蟹膏色澤鮮艷,呈橙黃色,但「六月黃」大閘蟹因未完全成熟,一般體積較細小,最大只有四両重。
另一大閘蟹零售商「新三陽」老闆陳眺明向《大公報》表示,早在上月已有「六月黃」發售,供應量不多,但銷情不俗。為滿足食客,相信最快會在九月初,引入首批大閘蟹應市,但估計數量不多,也不是「最大隻」,真正當造的一批大閘蟹,要至中秋節前後才會到港。
市民關注大閘蟹質素以外,也留意價錢。有業界表示,現時內地養殖大閘蟹,供港時要經韓國再入口,故運輸成本高昂,加上今年大閘蟹正式大量投入市面時間適逢國慶前夕,十月一日前的價格,或會上升一成,至十月二日或以後,價格才會回落。
股樓表現一般 料影響銷情
祈玉鳳及陳眺明均認為,以往「樓市旺、股市旺,大閘蟹銷情就會旺」,近期股市及樓市表現一般,加上自疫後復常,兩地恢復通關,越來越多港人北上消費,甚至改為在內地品嘗大閘蟹,所以預期今年零售銷情,只屬審慎樂觀。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認為,現時食肆晚市的生意一般,只恢復疫情前七成,預期今年大閘蟹套餐只能持平,價格與去年相若,業界同樣未敢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