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人物故事/獨創天然養殖法 養魚達人盼辦校授徒

時間:2023-08-14 04:02:27來源:大公报

  圖:林子龍為養魚研發臭氧機,今年4月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香港海水養殖業近年式微,被指是夕陽行業,不少養殖魚戶轉型休閒漁業。不過,星級化妝兼造型師林子龍(Alex)卻逆流而上,在數年前毅然放下專業,為追夢在西貢榕樹澳買下魚排,每日弄魚為樂,研究以零化學藥物殘留的養殖方法,努力提升海魚的成活率和品質,以產銷劏魚一條龍方式自創本土養殖品牌。經他改良研發的臭氧機,今年4月底更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為傳統養殖業闖出一條新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Alex最希望能成立一間養殖學校,教授其獨有的天然養魚知識,希望「徒子徒孫」能養出更多適合香港人胃口又健康的海水魚。\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余風(文) 許棹傑、盛德文(圖、視頻)

  談起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獎,Alex激動地對大公報記者表示完全始料不及,沒料到會得金獎,「當知道獲獎那刻,好似發夢般,真的不敢相信,要拚命穿過多重圍觀人牆,連續看了好幾次告示都不敢相信,怕搞錯名,直到舉辦方通知獲獎影相,確認無誤後,才敢對外報喜,我怕萬一搞錯會好尷尬。」Alex形容當時單人匹馬拿着新發明去參展並獲獎,是鳳毛麟角,「因為參展的都是來自世界各地技術力量雄厚的機構和院校,今次獲獎是對自己多年努力的肯定。」

  新法養殖 魚苗存活率94%

  半途出家當養魚人的Alex,自言過去數年,由指甲般大的魚苗養到可供應市場,其成活率遠較傳統養殖法高,「好記得當初入行時,有位老行家同我講,叫我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每批魚苗回來,有六成的成活率就有錢賺了。」他說,以2018至2022年的情況計算,「成活率是九成四,一直以來我的養殖過程和方法都是公開透明,希望有公證行來見證全過程,我好想將方法和心得推廣出去,可以讓更多人參與受益。」

  「魚的換肉率是1比1,你餵一粒糧就會生一粒肉,所以天光就要開始餵魚。」養魚是十分「困身」及辛苦的行業,Alex表示,會由日出一直忙至日落,並且全年無休。然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務求令所養的魚長肉,每天清晨6時前已把飼料浸軟才適合魚類進食,每三小時要餵魚一次,利用小吃多餐的方式催谷生長。

  雖然入黑後魚不會進食,但他每晚仍要經常到魚排量度水溫,工作全天候進行,「我不住在船上是不能養魚。」工作雖然艱辛,但他對養魚仍是信心滿滿。

  對於獨創的「養魚經」Alex引以為傲,更是滔滔不絕,「之前用山坑水,再用水管駁到魚排,醫治魚病。我好早已不用藥物醫魚病,會用洋葱蒜頭水來醫。」Alex自言飼養的魚類絕對是天然無添加,飼料中還會加入其他香料為魚治病。

  天然飼料加香料 為魚治病

  香港養魚業不單是香港由來已久的歷史傳統,還為港人提供新鮮及低碳食材。去年本港水產養殖業的產量達2764公噸。Alex於2012年購入魚排,由專業化妝師轉職為養魚人。他表示,至今投放的資金近800萬元,收支尚算平衡,「(養魚業)在全世界是首要的大產業,只不過港人不重視,只懂鼓勵子女去做醫生、律師等行業。」說時他摸了摸自己的獨特髮型,似乎意味着,以他的年齡及工作經驗亦可轉職做養魚人,相信其他人也可以。

  「以前全校(學生)三兩個有濕疹,現在是一班(學生)三兩個有濕疹。」Alex坦言,在大眾多年來對食物安全的忽視下,現代人多是禍從口入,吃出個病來,因而他希望自己所養的魚不會是一個「禍」,把新鮮又天然的魚直接交予客人手中,讓大家得到最好的保障。

  「香港是福地,有極其豐富和多樣性的海洋物種,非常適合養殖。」現時本港的水產養殖包括海水魚、塘魚及蠔,佔漁業總生產量3%。「現在整個榕樹澳,只得我一戶是養海水魚,其他(大多)都是休閒漁業。」Alex想把養殖佔比擴展至本土漁業的一成,「前兩年我一年可出產30萬條魚,但相對香港750萬人,距離一成(養殖)真的好遠,但如果我教的學生可以留在養魚業,一定見到彼岸。」Alex深信養殖業不是夕陽行業,只要做好優質魚類養殖,未來大有可為。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