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20年11月,有尼泊爾裔家庭在油麻地廣東道一唐樓內的無牌餐廳為兒子開生日會,其間發生火警,釀成8死11傷慘劇。
舊式工廈火警隱患處處,舊住宅樓宇「惹火」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本港樓齡達5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數目過去10年急增逾兩倍,該類舊樓火警頻生,上月最少有兩宗火災涉及舊樓,一名男戶主不幸失去寶貴性命;2020年油麻地一幢「三無」唐樓大火,無情地奪去8條人命。大公報記者近日巡查多區舊樓,發現走火通道被大型雜物及垃圾堵塞,滿地煙蒂,火災隨時一觸即發;再加上防煙門長開、天台的通道阻塞,恐怕逃生無門。
專家指出,不少舊樓是三無大廈,欠缺管理下,跟進消防設施十分困難,而且消防處及屋宇署在審批相關申請各自為政,有個案更被拖延六年未有結果,令相關舊樓處於消防真空期。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成立跨部門小組統籌跟進舊樓消防設施,專門處理及跟進舊樓消防事宜。\大公報記者 余風、黃山、蘇荣(文) 盧剛昌(圖)
《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在2007年生效,規定全港約14000幢在1987年或之前落成的綜合用途及住用建築物提升至切合現代要求的防火保障。消防處及屋宇署會進行巡查、向業主或佔用人發出「消防安全指示」,指明須進行的消防安全改善工程。截至今年2月底,消防處已完成巡查約10539幢目標樓宇,並已向9917幢目標樓宇發出共超過263700張相關指示,而已獲遵辦或撤銷的指示(即不用跟進的指示)約有101500張,即仍有約六成相關指示有待遵辦或跟進。
翻查資料所得,不少大廈處於未遵循消防指示的真空期。大公報記者日前來到舊樓林立的荃灣,兆和街、眾安街及河背街等地舊樓滿目皆是,上址不少大廈為無業主立案法團、無居民組織及無管理公司的「三無大廈」,任何人除可隨意出入外,大廈內欠缺管理,有舊樓的樓梯成了居民曬衣場及垃圾房,晾曬大量衣物阻礙逃生外,還有大型的馬桶亦隨便被丟棄在一角,通往天台的走火通道更被雜物塞滿,若遇上火警,住客勢必逃生無門。附近葵涌青山公路一幢舊樓除有類似情況外,防煙門更「門常開」,設置的滅火筒亦因太久未有更換而令標貼褪色。
滅火筒過期 防煙門長開
元朗亦是另一個舊樓集中地,上址不少舊樓的天台僭建密集的天台屋,當遇上火警,住戶逃生之路令人擔心。另外,安寧路一唐樓梯間放置的垃圾桶已被塞滿,垃圾只有隨處丟棄,有垃圾袋更流出污水,發出陣陣惡臭,梯間雖放有封塵的滅火筒,旁邊卻是大量煙蒂。附近另一舊樓有部分防火門同樣長期被打開,梯間放有不少雜物,有住戶還在走廊放置鞋架,多對鞋子散落地上。而青山公路附近一幢舊樓木製的防火門已破爛不堪,只能一直靠在牆上,梯間外露於天花板的電線亂纏,附近放置的滅火筒似是已過期,鋪上一層厚厚的灰塵。
此外,長沙灣福榮街有多幢唐樓的梯間都被放置雜物,阻塞往天台的逃生通道,而天台一樣堆放雜物,當中包括石油氣罐卻無人清理。大埔區內的舊大廈同樣是重災區,懷仁街的一幢舊樓大部分防火門都保持打開,梯間更有大型傢俬阻塞,上址的滅火筒亦明顯遭棄用,貼紙上的日期都已褪色;寶鄉街另一幢舊樓外牆不但十分殘舊,記者從外已能看見大部分樓層的走廊位都放着雜物。
專家促設跨部門小組統籌
一名從事舊樓消防工程的業內人士直言消防處審批圖則緩慢,令不少業主難以完成工程,「現時入圖則予消防處審批,一般要半年,甚至九個月才覆,搞成兩、三年都未批;但屋宇署就不同,《建築物(管理)規例》內已明確規定兩個月內要覆。」他認為消防處應該如屋宇署一樣成立專責小組,專責批核相關舊樓消防的審批申請及消防圖則,加快審批進度,並建議制定服務承諾,最少也要定出何時可以回覆相關審批申請的時間。
消防處發言人表示,過往3年,該處每年收到約1400份消防裝置圖則,所有圖則都可在3個月內審批。而該處已實施一系列措施協助加快審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