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熱話/脫下口罩 美麗再現 彩妝市場 迅速復甦

時間:2023-03-23 04:23:52來源:大公报

  圖:通關及撤銷口罩令均促使彩妝產品銷量增加。\大公報記者鍾怡攝

  唇膏效應是著名的經濟學理論,指人們在面對經濟不景氣或危機的情況下,會因為收入減少或對前途不明的考慮下,削減對於奢侈品的消費,改為購買唇膏等相對便宜的消費品。然而疫情三年期間,因為戴口罩的關係,口紅效應理論被挑戰,唇膏銷量比其他化妝品更差。

  如今社會復常、口罩令解除,彩妝市場亦逐漸復甦,有本港化妝品行業人士和經濟學家認為,當下唇膏銷量提升,無疑是香港經濟好轉的一個現象,反映顧客消費能力的提高,是預測香港彩妝經濟的其中一個指標,惟預料本地消費市場要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需要兩年左右。學者建議商家可考慮針對男士購買化妝品送給人的特點,推出禮券、化妝品禮盒等營銷方式,進一步擴大香港化妝品市場,幫助提振經濟。\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鍾怡

  在新冠疫情爆發的首年,即2020年,根據日本市場研究公司Intage Holdings的報告顯示,唇膏的銷售額按年下降了69.7%,研究認為主要原因是戴口罩時「蒙着嘴」有關。因應戴口罩的日常,出現了「睫毛膏效應」和「香水效應」。如今值得慶賀的是,口罩令的解除,令到香港彩妝市場重現生機,例如著名化妝品牌莎莎自通關至今,本地生意錄得30%增長。

  唇膏黏到口罩上

  今年27歲的洪女士說,疫情期間一想到出門要戴口罩,她就沒有化妝的心思了。「即使哪天心血來潮想化妝,我都主要是化眼部。」這三年來,她偶爾會買眉筆、眼線筆,但一支唇膏都沒有買過,因為即使塗了也容易黏在口罩上,十分不便。

  洪女士坦言,口罩令的取消刺激了她對彩妝產品的消費欲。「我打算先清點家中沒用過但是已過期的化妝品,消費券到手後再補回來。」除了粉底、眼影、腮紅(胭脂)之外,她會重點考慮唇膏,買回之前常用的紅棕色號。

  從廈門來港出差的江女士稱,香港一直被稱為購物天堂,所以她在工作之餘也會逛一下化妝品專櫃。「我對唇膏沒有特別需求,一般是一年買一、兩支。但因為實在太久沒有化全妝了,如果逛到有折扣較大或顏色好看的唇膏,我會多買幾支。」

  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郭詩慧對《大公報》表示,香港和內地1月全面通關後,內地旅客人數持續上升。通關至今,本地生意錄得30%增長。內地旅客除了購買彩妝產品,亦會購入護膚品、香水等。

  郭詩慧坦言,疫情期間售賣眼妝產品居多,例如眉筆、眼影、眼線筆等。而撤銷口罩令後,更多市民重新注重整體儀容,慢慢帶動粉底、胭脂、唇膏等彩妝產品的銷量上升。

  部分品牌疫下撤離香港

  此外,疫情期間,不少售賣唇膏的化妝品牌已撤離香港,例如kiko milano、Anna Sui彩妝系列、NYX Professional Makeup等。從事化妝品市場營銷工作的Summer說,國際大牌彩妝如Chanel、Dior等還是常見於商場中;但一些二線品牌如3ce、植村秀、倩碧等,並非是所有賣場都有。「但是隨着開關後市場逐漸恢復常態,相信新唇膏品牌也會陸續進駐香港。」

  事實上,在疫下經濟不景氣時,各大國際彩妝品牌依舊針對唇膏系列大幅推出新品。因為根據著名的唇膏效應,人們會因為考慮到收入減少或前途不明,減少對房、車等高價物品的消費,改買其他較便宜的代替品,如電影票、唇膏等。

  消費重返疫前料需兩年

  Summer認為,通關後的一段時間內,市場還是會持續「唇膏經濟」的說法,唇膏銷量提高的同時,價格也可能會上調。因為顧客經濟狀況轉好仍需一定時間,他們對大額消費也會比較謹慎。相對於包、奢侈品等一些較昂貴的消費,唇膏是價格相對較低,但是容易給女性帶來極大滿足感的商品。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新亞書院副院長莊太量表示,現在即使通關,遊客也沒有恢復到以前的水平。以前本地最高一個月有600萬遊客,一日平均20萬;但是現在周末一般有10多萬,平日大約8萬左右,以平均10萬一日計數,一個月約300萬。「所以如果本地消費市場要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我預計可能要兩年左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