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孫東表示,政府會從兩大方向推動創科發展,包括參與灣區的幾個重大平台建設,以及積極推動香港與灣區內地城市間創新要素的互動。\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香港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須有背水一戰精神!」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昨日接受採訪時強調,對香港來說,創科突破的機遇窗口時間並不多,下一步除了鞏固現有的上游基礎科研優勢,還應發展新興經濟,例如數字化經濟和製造業這樣的實體經濟。他說,去年底公布的創科藍圖,之所以重點落墨在新型工業化上,原因正在於此。
孫東表示,香港過去注重基礎科研,但忽視「產」這方面。「基礎科研是花錢的,做轉化和產業是掙錢的」,完善產業鏈對留人才、吸引人才也有利,必須補上這個短板。
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
「香港周邊無論是廣東地區還是新加坡,近年來的發展這麼快,GDP大幅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製造業的發展。」孫東指出,香港近年來的GDP相比之下增長緩慢,製造業在整個GDP比重僅佔1%,而世界上所有相關的經濟體都在20%或以上。這意味着,要給香港GDP提供新的增長點,就需要發展先進製造業,發展新型工業化。
因為上述情況,加之國際地緣政治加劇令到香港面臨諸多挑戰,孫東認為當下發展創科就要背水一戰。具體而言,除了鞏固現有的優勢和強化本港的優勢以外,香港還需發展新興經濟。
發展北都 拚經濟創就業
孫東認為,新興經濟包括推動數字化經濟。近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在推動數字經濟方面着墨不少。孫東說,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幫助本港的中小型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投放新的資源到人工智能等領域、強化智方便在內的電子政務。「在智方便方面,我們希望在兩三年內,能夠實行香港政府和服務全部電子化,而且一網通辦。」
此外,孫東亦特別強調要發展新型工業化,要讓香港的經濟「硬起來」。孫東說,發展新型工業化是整個世界發展的潮流,香港不能只是像以往一樣,依賴於傳統的服務業。香港未來的發展,以北部都會區為例,政府肩負着兩大任務,第一,是香港GDP的新增長點;第二,北都發展政府要提供65萬個就業職位,這離不開發展新興經濟,當中的新型工業化,就包括要發展高質量的、高增值的產業。他說,創科局就此已陸續開展了很多工作,譬如聚焦幾個重點的新型工業化的產業。從人員布置上,創科局提出新設工業專員,直接領導新型工業化。
完善產業鏈 人才自然來
孫東說,創科局亦撥出了幾十億元投入「產學研1+計劃」,以及推出再工業化輔助計劃,鼓勵中小企業在香港設立生產線,目標是從現有的30多條增加到幾年後的130條。他稱創科局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希望在未來幾年能夠將香港的新型工業化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基礎科研是花錢的,做轉化和產業是掙錢的。所以為什麼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要做產學研協調發展。除了它為國家、為這個地區創造財富,創造GDP的增長以外,它也通過產業聚集人才。若只有大學,人才在裏面念完書就走,畢業之後沒有去向。」孫東強調,完善產業鏈有利無害,包括有利於挽留人才和吸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