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及小學生長期佩戴口罩,對他們學習確有困難。」兒童心理顧問張嘉峻表示,疫情期間,接獲不少學生及家長反映,在言語學習上存有困難,因為「蒙着嘴」發音,較難看到嘴形及臉部的變化。此外,他又稱,長期佩戴口罩對社交亦有影響,易造成隔膜,「同一班小朋友,如有些有戴口罩,有些無戴,有戴的可能會走開,不同玩耍。」
溝通互動觀察小孩變化
張嘉峻又指出,小朋友戴着口罩,難以看到其喜怒哀樂和情緒表達,「他們(幼齡學童)已習慣這種生活模式,不像以前沒戴口罩,可直接看到他們的情緒變化。」張說由於年幼學童疫苗的接種普及率不太高,戴口罩仍將持續一段時期,對早已習慣長期戴口罩的學童,老師和家長們更要多作溝通互動,通過遊戲、閱讀、講故事等活動,以及提問等的技巧,多留意觀察小朋友的舉動和情緒,加強彼此的溝通、互動,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和可能遇到的不正常情況。讓幼童更好渡過長戴口罩造成的心理、社交和學習困擾。
「確實有幼稚園學生,家人懷疑孩子有社交障礙,見到陌生人就哭,人多地方又哭,說話能力不好。」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表示,幼童長期戴口罩,加上少與人接觸,及在口罩遮蔽下難以看到別人面部表情,對社交及言語學習有一定影響,而疫情期間她亦接觸過類似個案。她又指對於先天有言語或社交障礙人士,長期戴口罩會加重病情,必要時需作專業治療,而一般情況下,當疫情完結,不需要戴口罩,接觸多些人,問題就會自然獲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