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學員拿起感應裝置,就可接受訓練。
智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較一般人會遇到更多困難和障礙,傳統訓練智障人士適應生活,會要求訓練員和學員在實景中教導,要顧及場地、安全及人手等限制,耗費不少資源。現在,透過VR虛擬實境結合傳統模式,在室內就可訓練他們適應熟習生活環境,協調身體和肌肉的能力,強化生活中的情景記憶。
學員們不但可以在遊戲中舞獅,感受採青風采,更可登臨長城做好漢,玩到停不了手,VR虛擬實境深受用者和家人好評。\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圖、文)
「而家幫學員在身上戴好感應裝置,拿起獅頭,就可以開始玩南北舞獅的訓練了」,在香港心理衞生會油麻地展能中心一個3米乘2.6米的虛擬實景空間裏,該中心的註冊物理治療師李兆熙對大公報記者表示,不少學員對舞獅都有記憶和懷緬,通過這項猶如置身現場的訓練,不但可幫助學員進行身體各項機能的認知訓練,還可讓其體驗到舞獅表演樂趣,幫助學員融入社區。
「你好叻呀,再向上採埋個青啦。」訓練員的鼓勵下,學員少康在鑼鼓聲中,不斷地左右來回上下舞動獅頭,一路過關斬將,好快就打滿積分,順利完成採青,興奮不已的少康豎起拇指大讚遊戲好玩。
虛擬訓練搭港鐵
另一邊廂,年近七旬的學員偉強,開始訓練在港鐵搭扶手電梯和如何入閘。面對虛擬的3D港鐵實境,訓練員在旁不斷提醒並鼓勵,揀好電梯的上行方向,再看準不斷走動的電梯,向前踏步並緊握扶手,最後再抬步跨出電梯。到入閘機前,輔導員又提醒他,先選好入閘方向和位置,再拿出八達通拍卡。
成功入閘後,偉強興奮得又鼓掌又雙手豎拇指。「好多學員在搭港鐵時,對扶手電梯都會好驚,下肢要同不斷行走的電梯協調好,才可以安全乘搭,虛擬實境訓練就讓學員可以預先熟習,增強自信,到真正搭扶手電梯時,便有信心去克服。」李兆熙說道。
足不出戶「遊」長城
VR虛擬實境訓練還包括安全過馬路、遵守道路交通規則及道路安全行走的訓練。此外,該套VR虛擬實境設計多元化,資料庫會不斷更新,可按需要下載新教材。
學員足不出戶,亦可跳出時空和地理限制,環遊世界各地的風景名勝,亦可進行郊外的休閒活動,擴闊視野。「好多旅遊景點,如長城要上山落山,斜坡、梯級又多,對那些體能不足或行動不便的學員,沉浸式虛擬實景就可以幫到他們,感受萬里長城的偉大和富士山的優美風光。」
生死教育的訓練情景會設計成靈堂,教導學員認識靈堂的禮儀及撒灰等殯葬儀式和過程。「由於學員不懂表達自己情感,當遇到親人離世時,難免會恐慌或不知所措,因此更要學習在靈堂等公眾場所,如何控制情緒、適應環境,以及合適的禮儀。」
現時該中心有30多名學員參與了該項「悠樂共融」的虛擬實境綜合式訓練先導計劃。試驗計劃分兩階段,學員分成兩組,首階段訓練有24節,需時半年,每周兩節,每節約40分鐘,當中包括虛擬實景、沉浸式虛擬實景以及傳統式的訓練。首階段完成後,兩組互換進行下階段訓練,並重複24節訓練半年。中心稍後更會推廣計劃到其他學員。
李兆熙表示,首階段計劃在去年12月底已進入尾聲,並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學員作出觀察、評估,加以改善。因訓練場景逼真,饒有趣味,深得學員喜愛,玩到非常投入。「有能力較高的學員,玩到唔捨得走,甚至指定要求想玩某個遊戲,而家人反應亦很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