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健康服務站/網購護膚品 最緊要「防腐」

時間:2022-09-15 04:23:46來源:大公报

  圖:護膚品中較受關注的成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少愛美者為購買護膚品,隨時一擲萬金也不覺「肉痛」,方便的網購更成為不少人的上上之選。值得留意的是,網購雖然方便,產品卻未必列明成分、有效日期等基本信息,豪花幾千元購買一樽精華液,隨時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更可能有皮膚過敏的風險。

  有皮膚科醫生提醒,購買護膚品時需留意產品標籤及有效日期,若使用不當,當中的防腐劑可能導致皮膚痕癢、紅腫甚至發炎等反應。\大公報記者 邵穎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對大公報記者表示,護膚品為保障產品功效及不變質,添加防腐劑屬正常,但消費者在網購時,一些產品的說明未必完善,而一些產品的成分可能導致皮膚過敏,尤其是一些濕疹病患者及皮膚敏感者,使用相關護膚品後恐引致皮膚過敏、紅腫甚至發炎等後果。

  陳厚毅指出,消費者購買護膚品時,應留意產品標籤,如果產品只有外文標籤,建議先行翻譯了解。此外,留意產品有效日期也很重要,因使用過期產品,可能導致細菌滋生等情況,造成的敏感反應可能包括痕癢、紅腫、出疹等。

  產品說明不清晰 皮膚過敏風險大

  不清晰的產品說明,無疑令使用者難以了解護膚品,加大產品使用不當、皮膚過敏的風險。而皮膚過敏反應亦不容輕視,陳厚毅說,曾有一名55歲的女文員,原本已有一些皮膚敏感的情況,使用一款美白面膜後,竟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整張臉「腫晒」,經食用抗生素、抗敏感藥後才逐漸好轉,整個療程近兩星期。陳厚毅說,幸好該名患者就醫尚算及時,否則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他提醒,使用護膚品、化妝品後,一旦出現皮膚不適,應及早求醫及停用產品,令敏感情況得到控制。

  網購護膚品未列明產品詳情的情況並不少見,消委會早前調查46個護膚品品牌的本地官網及12個綜合性護膚品購物網,結果發現,逾半官網及大部分綜合性購物網站的產品欠缺詳細的成分說明。

  丹麥消費者組織THINK Chemicals於去年4月發布有關供應個人護理用品網店所列產品成分資料的調查報告指出,消費者若透過網店購買個人護理用品,難以從網站所列資料得知產品會否含有常見的可致敏物質,例如MIT和CMIT等防腐劑,反映供應護膚品或個人護理用品的網店產品成分資料欠詳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