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嘉賓稱讚《大公報》做了很多推動落實好「一國兩制」的報道,也做了很多促進人心回歸的工作。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大公報》旗幟鮮明發出正面聲音、凝聚社會共識,為維護香港社會穩定、增進香港與內地交流、促進人心回歸作出了貢獻。」不少教育界人士表示贊同,認為通識科、教育制度的正本清源,以及國安教育的實行,都離不開《大公報》等愛國媒體的支持,相信教育界這番改革,能幫助學生增加國民身份認同。而說起對《大公報》的印象,不少嘉賓稱讚教育報道客觀、公正、敢言,冀望秉持辦報理念繼續前行。\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鍾怡、葉心弦、張凱晴(文)攝影組(圖)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讓他感到驚喜,「我想如果習近平總書記能夠親自寫信勉勵《大公報》,那就說明《大公報》一定是做得很好。」對於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提到的促進人心回歸工作,黃錦輝認為《大公報》在這方面一直都做得很好。
助學生加強國民身份認同
黃錦輝說,在香港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那時需要有一個對接的信息平台,不然的話就會造成信息不對稱。而《大公報》在這種情況下,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大公報》是有使命的,是要讓全世界的華人都知道國家現在發展得怎麼樣。」在香港回歸後,香港要落實好「一國兩制」的工作,他表示《大公報》亦在這方面做了很多。
香港都會大學校長林群聲表示,在教育報道方面,他覺得這幾年教育界發生了很多事,例如中小學的教育課程改革,大學的角色也轉變了很多,還有國安教育等等。「以前的大學似乎主要以職業導向為主,但現在也要注重學生在德育方面的表現,也要注重國情教育。而這樣的轉變,離不開包括傳媒在內的社會各界的努力,單靠大學、單靠教育界其實是不夠的。」他說,《大公報》在促進人心回歸、幫助學生加強國民身份認同方面,確實做了很多事。
香港島校長聯會主席、蘇浙公學校長方仲倫表示,見到習近平總書記如此關心香港媒體,由此可見香港在國家眼中的重要性。他希望《大公報》繼續與時並進,在新的科技時代下多與年輕人溝通和接觸,向其傳遞正面的價值觀。
全方位報道國家發展步伐
保良局董事會主席陳正欣表示,期望《大公報》今後在促進人心回歸方面,可全方位多報道國家在經濟、社會民主、科技科學多年來的高速發展和進步,詳細分析黨和政府如何領導國家在以上方面的發展。並且繼續堅持,往新聞行業領導地位發展,把國家觀念和世界觀念融合,開拓視野。
仁愛校長會會長兼香港故宮始創贊助人溫志倫、香港政協青年聯會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王偉傑均表示,對於習近平總書記向《大公報》發來賀信,很受感動,冀望《大公報》能繼續堅持辦報理念。
前海國際聯絡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麗芳亦同樣感同身受,關注青年議題的她說,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中,尤其是「立言為公、文章報國」八個字對她有很大的啟發,她認為這表示業界的文章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公道地發言,令世人知道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並以其文章文筆報答國家對我們青年人的栽培與愛護。她說:「青年人要和《大公報》一樣,對國家抱着使命感,不單要有擔當,更要有所作為,為國家做實事、做好事。」
講好中國故事 擴大傳播力
香港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張思聰是第二次參加《大公報》報慶活動。他說,習近平總書記於賀詞中強調「希望《大公報》不忘初心,弘揚愛國傳統,銳意創新發展,不斷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他對此深有共鳴,形容《大公報》一百二十年筆錄歷史,以文章報國。
張思聰認為,《大公報》為新時代的中國留聲存影、畫像立傳,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他表示,講好中國故事,關係國家形象、國際話語權、國家文化軟實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