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關嘉匯(右)表示,希望把師父技藝傳授給有志學琴之士。
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是本港唯一培養中國器樂專業演藝人才的機構。畢業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的余美麗自90年代起在演藝學院任教揚琴,她說古琴相比揚琴、二胡、琵琶等古樂,較少人會接觸和了解。在唐健垣老師任中樂系主任(1984至1992年)時,他已要求學生必修古琴。
琴聲走進外國使館
余美麗說,古琴有別於其他古樂,「古琴悅己,深層內斂,古時是帝王將相、文人雅士修為自己才學琴,三千多年歷史流傳了三千六百多首古曲,近半琴歌,有歌詞可自彈自唱,抒發感情」。作為香港中樂團揚琴演奏家,她2016年離開中樂團後,開始致力推廣古琴,除教學工作外,亦把古琴演奏藝術帶到倫敦女爵府邸、法國駐華大使館及荷蘭駐港總領事官邸等,其中於2018年帶同學古琴的學生與愛爾蘭風笛名家進行名為「兩個世界遺產的偶遇」的文化交流活動。
負責接待愛爾蘭風笛名家的蔡關穎琴表示,愛爾蘭總領事希望可與學習有代表性的中國樂器學生交流,惟演藝學院當時沒有學生學古琴,所以邀請風笛名家參觀演藝學院外,還安排到蔡繼有學校及其古琴班學生進行交流。
蔡昌壽斲琴學會副會長關嘉匯表示,師父蔡昌壽已將斲琴技藝傳授予50多人,眼見不少人士對斲琴感興趣,「非琴人不教,學斲琴前提係佢識彈愛琴,熱愛古琴才會想為自己打造屬於自己嘅琴」,學會去年起開古琴班,至今五班20多人,希望將師父技藝傳授有志學琴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