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熱話/八達通收消費券 首輪僅$3000?

時間:2022-04-08 04:23:25來源:大公报

  圖:使用八達通領取消費券的市民,第一輪只獲發4000元,而且要分多次才能全數領取。\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新一輪電子消費券的首階段5000元昨日開始派發,不過四大支付工具中,份額佔七成的八達通因儲值上限僅3000元,用家要分多次才能領取全數金額。有市民想換手機,卻因有限額而「唔夠錢買」。

  有立法會議員建議,八達通應與時並進,調高儲值上限,方便大眾。八達通公司回應,礙於八達通卡不記名,必須多考慮,作出平衡。\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630萬名合資格市民昨日起可領取第一期5000元電子消費券,使用支付寶香港、Tap & Go「拍住賞」或WeChat Pay HK的市民,可一次過獲發5000元。但使用八達通的市民,第一輪只獲發4000元,而且因八達通卡儲值上限只有3000元,若再加上卡內尚存餘額,使用者暫時無法領取全數消費券金額。

  要分幾次領 有人考慮「轉會」

  「不是5000元嗎?吓?要分幾次?我張卡還有500幾元,豈不是只有2400幾元?一半都冇?」市民謝女士表示,原計劃用消費券購買一個價值4000多元的電器用品,若要她自掏腰包,就要再考慮。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第二階段的5000元將於今年中派發,屆時市民可選擇轉換支付平台。有市民表示,本想換一部新手機,但八達通3000元儲值上限令人感覺不夠方便,考慮在下一輪「轉會」。

  八達通卡有限公司營業及市務總監李玉兒昨日表示,統計去年派發消費券的數據,購買電器電子產品的升幅和使用量佔最多,珠寶金飾等大面額的類別也錄得明顯升幅。

  對於有市民希望增加儲值上限,李玉兒回應指出,八達通卡不記名,必須從方便、靈活性、法例之間取得平衡,市民就算分多次拍卡,仍然非常方便,有信心市民會在下次派發消費券時,繼續選用。

  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八達通並非採取實名制登記,不同支付寶香港等平台,若面額過高,一旦遺失實體卡,對持卡人存在一定風險。她認為,八達通作為第一代電子支付平台,系統已逐漸被其他電子支付平台追上。

  面對各方要求提升儲值上限,但決定權並非在八達通公司身上。現時金管局《支付系統及儲值支付工具條例》列明,類似八達通卡的工具,儲值額最多為3000元,政府官員早前透露,八達通去年提升至3000元上限,須更新及測試系統,包括連結的商戶及領券的地點,處理時間長達超過一年,無法短時間內完成。

  八達通設獎賞 鼓勵以App領

  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認為,派發新一輪消費券再次暴露八達通卡的弱點,現時八達通已推出電子應用程式界面,登記時已要求申請人提交個人資料,長遠而言,應該調高儲值上限,才能夠與時並進。

  另外,八達通為鼓勵市民使用八達通App,首50萬名首次透過八達通App領取消費券的用戶,可獲得10元獎賞。WeChat Pay HK發言人表示,發放過程流暢高效,系統早於二月已接入港鐵,市民只要開啟平台內的「政府消費券」頁面,使用於「港鐵乘車碼」自動扣款,即可用來乘搭港鐵。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