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釋智慧深明佛法在世間,不能靠深居山間念佛,而是要以世間法,為大眾創造福祉
香港佛教聯合會榮譽會長、寶蓮禪寺董事會主席兼前任住持釋智慧前日(13日)晚上圓寂,享年86歲。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對釋智慧離世表示深切哀悼,謹代表特區政府向一眾佛教善信致以深切慰問。她讚揚高僧德高望重,畢生致力弘揚佛教,亦熱心參與本地及內地辦學工作,對社會貢獻良多。佛聯會形容,釋智慧離世是「佛門之悲,教界之痛」,祈願他「慈悲宏願,慈航倒駕,乘願再來,廣度眾生」。\大公報記者 吳維思
林鄭月娥表示,智慧老和尚德高望重,長年致力弘揚佛教,同時熱心參與社會和慈善工作。智慧老和尚曾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新界鄉議局執行委員、區議員和大澳鄉事委員會副主席,貢獻良多。她表示,智慧老和尚在香港積極參與辦學工作外,也曾支持在內地興建希望學校,讓眾多兒童獲得上學機會。
楊潤雄劉江華讚貢獻良多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釋智慧對社會公益事業貢獻良多。佛聯會是本港主要辦學團體之一,以「明智顯悲」為校訓,讓知識與品德結合,成就學生全人發展,多年來育才無數。他深信,智慧老和尚其德行會繼續勉勵學生和廣大市民一起建設關懷互愛的社會。
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稱,智慧老和尚畢生全力弘揚佛教,將寶蓮禪寺發揚光大,惠澤廣大佛教信眾,推動佛教善業,同時積極參與社會事務,貢獻良多,「我們永遠懷念他」。
釋智慧俗家姓潘,名智遠,生於廣東南海西樵山,他三歲來港後投靠大嶼山寶蓮禪寺的筏可和尚,展開80多個年頭的佛門生活。1963年,他二十九歲時正式出家,1966年起出任寶蓮禪寺董事。他多年來熱心參與和推動社會及慈善工作,豐功包括1976年籌建大嶼山第一所中學「佛教筏可紀念中學」;1979年組織「港澳佛教界代表團」訪問北京,恢復港澳與祖國內地中斷了30年的宗教界聯繫,被視為宗教界的「破冰之旅」。
助建希望學校逾400間
釋智慧1996年始更積極投入內地希望工程建設,先後助建希望學校達四百多間,救助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兒童重返校園。在他領導下,寶蓮禪寺的新萬佛殿於2014年落成,進一步奠定了寶蓮禪寺南天佛國的地位。
1990年釋智慧獲香港政府頒授社會服務勳銜。1996年獲頒英帝國員佐勳章。2012年獲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以表揚法師對佛教的貢獻。2015年7月,法師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S.B.S銀紫荊星章,表彰其致力弘揚佛教,熱心參與及推動種種善業及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