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12日,第37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在上海舉行。來自全球的商業領袖聚首,共同為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中新社;右圖:施萬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加劇時期,合作顯得更加重要。\大公報記者張帆攝
【大公報訊】記者張帆上海報道:美國持續揮舞關稅大棒,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在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跨國企業還要不要繼續與中國合作?12日舉行的第37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IBLAC),與會的四十餘名跨國企業掌舵人給出了明確答案。
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是由上海市政府主辦的國際性諮詢機制,今年共有來自15個國家的46位跨國企業負責人參加,其中24家企業位列2025年財富世界500強。
瑞士羅氏集團董事會主席施萬在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加劇時期,合作顯得更加重要。無論是IBLAC還是即將在11月舉行的進口博覽會,都讓他們看到中國持續開放的意願。施萬介紹,今年羅氏製藥中國宣布在滬投資20.4億元人民幣,用於新建生物製藥生產基地。對於很多跨國企業來說,中國市場目前還有一大吸引力,在於創新速度非常快,「這就是我們投資於此的原因──真正的創新源自中國。」
今年首次以正式會員身份參加會議的阿迪達斯全球首席執行官比約恩.古爾登在接受訪問時表示,現在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有95%是「中國製造」,在設計上也逐步實現了中國原創。而在明年,阿迪達斯大中華區總部將入駐上海西岸。「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愛上運動,政府也在大力支持體育事業,這讓我對中國體育市場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