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十四五」發展成就/技能人才逾兩億 助「中國智造」崛起

時間:2025-10-03 05:02:52來源:大公报

  圖:「十四五」以來,中國創新屢屢突破技術封鎖驚艷世界,離不開廣大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的精湛技藝和不懈奮鬥。圖為科研人員對「夸父」低雜波電流驅動系統進行調試。\新華社

  匠才聚則百業興,技能強則國運昌。「十四五」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發表重要論述,為技能人才發展指明前進方向。

  第一艘國產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劈波斬浪,第一座中國空間站「天宮」遨遊蒼穹,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電站石島灣基地投入商業運行……「十四五」以來,中國智造一次次刷新「上天入海」的新高度,中國創新屢屢突破技術封鎖,成功攻克「卡脖子」難題驚艷世界。這與「十四五」期間,我國技能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息息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7200萬人。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們活躍在千行百業,用精湛技藝攻克技術難題,以創新實踐推動產業升級,為高質量發展築牢技能人才支撐。

  【大公報訊】綜合新華社、中國組織人事報報道:把培訓建在產業鏈上!在廣東,170條產教評技能生態鏈覆蓋先進製造、現代服務、數字技能等領域,帶動超800家企業培養技能勞動者約13萬人次、開展技能評價約11萬人次。

  「通過培訓可以快速上崗,企業和國家『雙認證』模式也讓我對職業規劃有了清晰認識,學習提升更有動力。」在產教評共享實訓基地(希音)接受「服裝質檢員」新工種培訓的黃諾拉說。

  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7%

  以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各類培訓機構為補充,我國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組織實施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目前,全國有2440所技工院校、2.9萬家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505個公共實訓基地,為勞動者提供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服務。

  「我們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不斷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主動適應產業變革和新技術發展需要,高質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持續優化人力資源供給,促進人崗相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有關負責人說。

  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我國共組織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9200多萬人次,其中企業職工超4000萬人次、農民工超3000萬人次;布局建設341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419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技工院校服務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畢業生就業率常年保持在97%左右,專業對口率、就業穩定性和用人單位滿意度均保持較高水平。目前全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7200萬人。

  工人技師帶上了博士生

  技能之路越來越好走,技能人才成了「香餑餑」。為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我國推行「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建立與之匹配的使用、晉升、待遇機制,技能人才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進一步提升。同時,大力推行用人單位自主評價和社會化評價,「十四五」期間,累計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4400多萬人次,評聘特級技師、首席技師6000多人次。

  在廣西汽車集團,在技能一線幹了20多年的鄭志明想都沒想到,剛評上特級技師又評上了高級工程師,「我們職高畢業的工人,也有了好出路。」在中石油渤海鑽探公司,跟油井打了30年交道的工人技師趙增權帶上了博士生。在鞍鋼集團,首席技師不僅有工作室,還有專項津貼和科研支持,可以承擔科研項目,參與技術改造……

  讓技能人才「勞有所得」、更有奔頭,有關部門還出台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加大國有企業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勵等文件,指導企業將工資分配向技能人才傾斜,實現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

  當前,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接連湧現,新職業也隨之形成並不斷發展。「十四五」期間,累計發布72個新職業,涉及數字經濟、健康養老、智能製造等諸多行業。《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的編制發布,引導更多技能人才加入新職業。

  讓技能人才「有為又有位」

  大力評選表彰,讓技能人才「有為又有位」。

  2021年七一前夕,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電焊工艾愛國獲頒「七一勳章」。2024年國慶前夕,山東青島港產業工人許振超又被授予「人民工匠」國家榮譽稱號。國之榮光尊國之棟樑,這一幕幕令無數技能人才心潮澎湃。「十四五」期間,面向生產服務一線的能工巧匠,人社部選樹60名中華技能大獎和588名全國技術能手,各省市及行業也同步開展表彰。在各級「兩代表一委員」、勞動模範等推選中,技能人才的身影越來越多,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榮譽感日益增強。

  成長有通道、待遇有保障、價值有認同,技能人才幹事創業的熱情如泉水般湧流,職工增技、技能增收、企業增效的良性循環在各行各業加速形成。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